話說西關 (三)

子舜

本篇著重介紹西關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文化娛樂, 教育和體育.

西關的文化娛樂很興旺. 看電影是人們最普及的娛樂.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關的電影院有金聲, 美華, 新新, 中山和長壽等電影院. 當時廣州的電影院分三等. 新片第一輪上影的一流電影院, 當時有新華,金聲, 廣州和南方四家電影院, 後來加上新建的東山電影院. 第二輪上影的影院, 有美華,新星,樂斯等電影院. 第三輪或舊片上影的是其它電影院 後來西關的新新,中山影院停業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 1934年開業的, 有地標性的廣州一流的金聲電影院, 亦已於2007年11月正式結業了. 這座具西關風情的老電影院的”拆”或”留”, 令廣州人特別是西關人揪心.

西關主要演粵劇的戲院, 有長壽路的樂善戲院和第十甫的平安大戲院. 但樂善戲院早已結業, 改為賣舊貨的商場. 而平安大戲院幾經周折, 成為演影, 卡拉OK, 夜總會等多功能的新型影劇院.

至於商業舞廳, 西關有寶華路的銀龍舞廳和下九路中山電影院樓上的舞廳. 有樂隊伴奏著歐美悠揚的舞曲, 氣氛很舒情浪漫. 六十年代以後交誼舞廳更普及和大眾化, 主要是播放舞曲. 再往後還發展成兼跳Disco, 這是眾所周知的了.

一個社會的興旺和教育事業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關的學校很多, 且公私立並存. 公立中學有, 著名的省立廣雅中學和市立第一中學. 私立的有很多, 如培英中學西關分校, 長城中學, 培中中學, 莞旅中學和坤維女子中學. 1952年這五所私立中學合而為一, 取名荔灣中學. 校址是將培英西分, 坤維和莞旅連成一片, 用培英西分校門作荔灣中學校門, 座落多寶路尾(西段). 公立化後改名廣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近年又改為廣州西關培英中學. 筆者當時也是長城中學和荔灣中學的學生. 該校曾培養出不少精英和優秀人材, 遍及海內外, 成為當地的成功人士作出貢獻. 遠的不說, 就本人熟悉的, 例如有華南理工大學之友聯誼會名譽會長蔡建中先生, 香港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 他在今年四月培英中學南加州校友會成立六十週年之際, 榮獲美國加州洛杉礬蒙特利公園市議會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另一位是與筆者同班同書桌的同學, 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教授, 曾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金紫荊勛章, 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 並 榮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香港區聖火接力火炬手.

從荔灣中學向西不到一百米的多寶路橋頭, 就是當時的荔灣湧, 聞名避邇的荔枝灣就從這裡進入. 人們可以步行或乘船, 花艇, 有蓬交通艇或”溏尾”(舢板), 沿著荔灣湧”遊船河”, 穿行於田園景色的荔枝基, 有詩云:
一灣溪水綠, 兩岸荔枝紅

一直出到珠江河畔, 右面是”西郊遊泳場”, 珠江對岸是”海角紅樓”游泳場. 這一帶就是最具西關風情的荔枝灣, 是筆者最欣賞最喜歡去玩的地方. 可惜昔日的荔枝灣今日已面目全非了 (關於荔枝灣筆者將另文介紹). 筆者並不準備在這裡引導讀者去欣賞荔灣美景, 而是向大家介紹游泳跳水運動員的搖籃, 西郊遊泳場和海角紅樓, 介紹它們在培養出為數眾多的中國著名的跳水游泳健兒, 作出的貢獻.

西郊遊泳場和海角紅樓, 是以游泳為主的多功能體育娛樂場所. 筆者在1951年間, 就喜歡和同學到西郊泳場游泳. 但經常去,門票的花費成問題. 後來發現泳場體育組屬下有個西郊遊泳隊(業餘), 隊員都有個游泳隊員證, 可以免費入泳場游泳. 為了省錢, 我們決心爭取加入泳隊. 當時沒設少年隊, 成年隊的入隊成績標準, 對我們十二三歲未經訓練的小孩來說是頗高的. 但是我們不怕, 跟著泳隊哥哥學, 劃手打腿, 教練叫他們怎樣做, 我們就怎樣做. 教練和隊員也不趕我們走, 還教我們著練, 成了朋友. 本人是我們幾個小朋友中第一個測驗及格小隊員, 後來其它也先後達標入隊了. 拿到了隊員證, 天天都可以免費入場來玩, 游泳跳水, 打球溜冰, 捉魚摸蝦, 不亦樂乎. 由於家和學校都很近荔枝灣, 幾乎每天都去游泳. 有時一班水友, 游到對岸的海角紅樓玩, 玩完游回西郊, 不管翻風下雨, 照游不誤. 除了正現訓練時間刻苦訓練外, 其它時間也自覺練習, 因為練也是玩.
值得一提的是, 當時擔任我們西郊泳隊的教練吳仕良, 是一位非常熱心游泳運動的歸國華僑, 在體育精神和技術上要求十分嚴格. 他工作不計報酬, 沒有編製, 沒有工資, 連交通費都是自掏腰包來教我們, 使我們非常感動而刻苦練習. 因而培養出一批游泳和水球健兒. 我們大多數人後來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 但都以”吳士良精神”互相勉勵.

五十年代由西郊泳場和海角紅樓培養出來的一批游泳和水球健兒(成為省隊及在全國比賽獲奬), 例如游泳的有譚志雄,陳國衡,韋炯源,黃幗會,黃紫顏,余碧珍等;水球的有, 梁耀榮,馮達華,葉洪榮,徐天德等一批優秀運動員.

當時西郊泳場只有游泳隊, 未有跳水隊. 但是我和一些隊員也玩跳水, 大家是能者為師, 互教互學. 其中有個體操基礎很好的, 名叫佘家海(後來成了市三中體育老師)的, 常在西郊練跳水, 成了我們的”前輩”, 並自然地成了大家的跳水教練. 余家海誰來都教, 誰都可以來學, 形成了一個非組織的跳水群體. 佘教練幾乎每天都到, 熱情指導和示範. 他是後來很多跳水名將的啟蒙老師. 例如中國的跳水名將梁伯熙(也是筆者的長堿中學和荔灣中學同學), 梁秀英,黎振德,陳國能,梁秀蘭,和鄺耀眉等一批名將, 都是當時的一員. 其中梁秀英在1954年全國游泳跳水比賽中為廣東省贏得第一面全國女子跳水金牌, 並繼而獲得十次全國跳水冠軍. 梁伯熙也在1955年獲得全國男子跳水冠軍, 及繼而獲得多次全國跳水冠軍, 後來又出任中國跳水隊總教練多年. 其他也曾數次在全國跳水比賽中名列前茅. 陳國能是我國早期的國際跳水裁判. 從此,廣東的跳水運動威震全國. 他們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跳水運動的先驅.

上面提到的只是金字塔上的尖子, 其他的一大批隊員不論後來從事什麼工作, 都對發展游泳跳水運動起著骨幹作用. 像吳仕良和佘家海這樣的教練, 不計名利, 默默耕耘, 至今我們仍深深的懷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