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心情寄荔灣

Lily(資料蒐集)

廣州的西關對於我來說是很親切的,我出生在西關多寶路,在那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我讀的兩間小學都在西關,所讀的中學也都在西關。每看到西關老照片,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想起那時一下雨就 水浸街,到街上去玩水,唱“落雨大、水浸街”的童謡。“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俗諺由來已久,說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廣州曾經令人矚目的風華一代。在廣州一 些老人家的心目中,西關小姐指的並不是指所有住在西關的女子,而是住在西關大屋裡的大富人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西關大屋,在當時似乎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文化,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建築、風俗習慣等等。這是一個國家、民族賴以生存、發展、能立於世界之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 素,一種凝聚力,一種情結。孫中山的秘書李超祿先生,在美國僑居數十年,但是到了近九十歲,仍然回來,當時安排他當廣州市參事室副主任。“落葉歸根”是情 結使然,來源於共同的文化。 一個國家是一大塊,裡面有各民族、各區域的文化,由各民族、各區域組成整個國家文化。我認為西關文化也是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一個細片,有她的特點,值得我們去研究。

西關文化一是有傳統性,即能繼承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的許多優良傳統;二是多面性,如教育方面,除了大家知道的廣雅、坤維、市二中、中德中學,還有國民大學 和協和中學;在藝術方面如戲劇,可以說粵劇世家就在西關,八和會館鸞輿堂、八和小學都在西關;又如鑒藏方面,許多名蹟都原為西關鑒藏家所收藏,現在廣州美 術館所藏的書畫作品有不少是黃詠雩先生收藏過的,還有莫元瓚先生捐獻的北宋文同的《墨竹圖》。文同畫竹非常有名,蘇東坡也向他學畫竹,他的畫存世不多。這 一幅文同《墨竹圖》是廣州美術館鎮館之寶.

現在的華林玉器街建成於1988年,位於廣州市下九路與長壽路之間華林街的“西來初地”內,以華林寺前為中心,內街長約500米,店過千家,聚集了廣 州市八成以上的玉器商,交易量占廣州玉器交易總量的9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玉器專業市場。人們在這裡可以買到鑽石、寶石,包括玉鐲、戒指、珍珠項鏈、翡 翠玉器、珠寶飾物等。不少小飾物、擺件都物美價廉。精心裝飾的店舖,柔和明麗的燈光,瑩潤精美的玉器,營造出一種婉約雅緻之美,有著不事張揚的內藴。經過 10多年的發展,華林玉器街已經形成蜚聲中外頗具特色的玉石珠寶專業街,2004年已全面升級為珠寶玉器城.

昔日的西來初地,今日的清平市場,是瓷器、文玩的集散地。寶源大街有位瓷器鑒藏家,人稱瓷器梁;如梁佩蘭、李文田、詹天佑、何竹林,“兩高一陳”也在西關 活動過;西關名園很多,海山仙館、荔香園等,園林建築很有特點;西關大屋很有特色,“趟櫳”、扇門、天井、天窗、石腳青磚,冬暖夏涼。廣州的電影是上世紀 二三十年代在西關率先興旺起來的,開始是無聲電影、配音電影和有聲電影,當時的金聲戲院是廣州首屆一指的,還有十一甫的模範戲院、十八甫的一新戲院、下九 甫的中山戲院。
語言方面,廣州語系分佈比較廣,遍及廣東中部、西南部、海外一些華人僑居地方及廣西的一部分。廣州話有它的特色,聲調有九個之多,有些有音無字;西關話屬 廣州語系,有它的特色,較多用舌音。飲食方面也有特色,如艇仔粥。龍虎會”今天很有名氣。其他如順記雪糕、池記雲吞麵、泮塘的馬蹄糕、馬蹄粉。風俗方面, 過去的“拜七夕”,西關是一個重點地區。西關商業繁榮發達,外貿開闢較早,即使在清代最封閉時期,這裡仍然是開放的。至於科技、醫藥這裡都發展得較早。

有一點更應注意,西關地區在革命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大革命時代,粵漢鐵路工人運動是十分活躍的。黃沙車站一帶,當時工人用演粵劇、唱粵曲、唱革命歌曲的形式,宣傳革命的道理,所以我認為西關文化是多面性的,不是某一種,而是多方面突出。

陳家祠的建築規模、工藝都很好,卻被一些單位占用了。占用單位搬遷走,後來市政府又繼續處理,恢復了這個民間工藝美術館,成為一個旅遊觀光點,吸引了不少國內外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