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張海明回到母校參加華南理工大學78級研究生三十週年重聚

2008年11月13日 09:18:20

主角:華南理工大學78級研究生 相逢地:華工勵吾科技大樓

據羊城晚報11月9日訊 記者夏楊、實習生陳文浩、通訊員劉慧嬋報導:昨日,華南理工大學78級研究生聚會,其中2/3是從國外趕來!他們是文革後華南理工大學招收的第一屆研究生。歲月如歌,如今他們大多功成名就,難忘的是30年前同窗求學之情。30年後,他們相聚於華工勵吾科技大樓,共話別後短長。

大概是心情激動,他們都早早來到會場。老同學一見面,握手、拍肩、擁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大家暢敘鄉情、校情、友情,似乎又回到了30年前的同窗歲月……

座談會上,校友們分別介紹了自己30年來的情況與經歷。30年彈指一揮間,大家都感慨萬分。1978年剛恢復研究生招生,華工只招了50個學生,可謂萬里挑一。如今這批人過半都出國了,以美國為主,也有不少留校任教或當了企業老總,其中就有在美國AEM公司擔任董事長、總裁的張海明,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的王迎軍等。

年齡最大的是趙宗亮,被同學們稱為“老大哥”。他年紀最大,自我介紹卻最活潑:“趙宗亮,1978年離開勞動改造十年的東北,重新考上華南理工大學。提前畢業,留校任教。現在主要任務是帶孫子。”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張海明在自我介紹時稱自己為“最低學歷的人”。因為當年他沒讀完華工的研究生就退學去了美國。後來在美國讀博士時,也沒拿學位就走人了。對於這一傳奇般的經歷,張海明的解釋是,知識與學位並不對等,博士學位不是知識的衡量點,只是起點而已。他認為在美國商界,等畢業了才走出去的是失敗者,說明這個人按部就班。關鍵的是,每天都要有進步。

“考試為了換戶口”

談到當年考試的動機,“老大哥” 趙宗亮笑著講了真話:“當年無非就是為了換戶口。”趙宗亮在1964年已經被華工錄取讀研,但是學業因文革而中斷,被分配到東北勞動改造,1978年是他第二次考上研究生。勞妙珍女士也回憶當年考研很大程度是“考戶口”:“那時我在基層工作很辛苦。得到可以考研的消息時離報名截止期只有一天了,我先生馬上騎著單車趕去拿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