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記

蔡麗

童年的記憶在每個人心中都占著最珍貴的一角。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總喜歡聽父母講過去的事情。很多父母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忽然驚覺孩子已經長大了,那個抱在手裡親,挨在懷裡聽故事的小人兒馬上就要離開自己的視線了。養育孩子辛苦時恨不得他們趕快長大,這時卻巴望孩子不要長大那麼快。當我被孩子清澈天真的眼神感動著,被他們無憂無慮的笑聲感染著,享受他們的童言童語、童真童趣帶來的快樂時,總想將他們成長的珍貴記憶保留下來,將這份歡樂還給成年後的他們。

******************************************************************************

10個月的小苗苗上下兩隻小門牙已經冒出來,兒科醫生說長牙時期孩子的牙床會感到不舒服,總想咬東西,按醫生的建議我去買了一個專門讓嬰兒咬嚼的軟塑環。由於平時總不讓她將玩具放進嘴裡,這回我得先給她一個示範,讓她明白這是批准給她放嘴裡咬的東西。我將這個小塑環放進自己嘴裡,做出使勁咬的動作。小苗苗看著我咯咯笑。但是我很快就後悔了,因為這之後她每次拿起這個東西就要往我嘴裡塞,讓我咬去逗她樂,卻怎麼也不肯自己咬。這個東西始終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為她認定了這是“媽媽的玩具”!

一轉眼間小苗苗大部份的牙齒已經長出來了。她特別喜歡吃葡萄,不帶核的葡萄她一口氣能吃20多顆。看她那副急不迫待的吃相,我們故意向她要。但她每每將葡萄舉到別人嘴邊,猶豫一下就趕快將小手縮回去,急急放進自己嘴裡,太捨不得了!對這麼個還不會講話的孩子,你跟她講“孔融讓梨”的道理不是對牛彈琴嗎!

一天小苗苗翻開茶几上的雜誌,被一幅逼真的葡萄攝影吸引住,情不自禁地用小手從書上抓起“葡萄”往嘴裡送。我們看到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傢伙機靈得很,馬上明白了,繼續抓起書上的“葡萄”,分送到我們嘴裡。一反平日的猶豫和不捨,大方得很!小腦瓜裡一定在轉:這回讓你們吃個夠,下回我吃的時候就別再跟我要了!

苗苗最感興趣的“玩具”是大人的汽車,只要逮到機會就要爬到駕駛座上擺弄一番,將方向盤轉來轉去,十分神氣地學大人開車。雖然家裡汽車玩具一大堆,包括她能坐進去自己開著走的玩具車,但坐到真汽車的駕駛座上她就特別興高采烈。每次經她擺弄後,汽車裡所有能動的東西都得重新調整,包括收音機音量,空調,雨刷,車燈,後視鏡等。因此我不願她去玩大人汽車,先生卻縱容她,父女倆常在車房裡玩得不亦樂乎。

一次我帶著爺爺奶奶和小苗苗去超級市場,停好車我剛一離開駕駛座,被奶奶鬆開了安全帶的小傢伙已經從嬰兒車上溜下來,快捷地爬到前面去擺弄,好不容易才將她揪了下來。購物完畢,發動汽車後自是又得調整一番。但這次有個地方老是發出急迫的滴答聲,弄來弄去都沒法將此聲音去掉,不知哪裡出了問題。這輛“陸上巡洋艦” Land Cruiser 大車我不常開,加上一向只管開車,不常用的汽車功能從不去管它,這時說明書偏又找不到,可真犯愁了。

眼看天色已暗,我心裡越發著急,給先生打電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還是免了。奶奶建議是否可以不管這聲音,就這樣開回家? 我卻不敢冒這個險,萬一這是因為車子有故障,電腦在發出警告呢?要是開到路上出了問題,一家老少豈不更麻煩?!這個突發事件讓三個大人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回頭責問在嬰兒座上看熱鬧的小人:“你到底弄了什麼地方呀?”小人不會說話,卻明白我在問什麼,小手往儀表板上一指。我順著她指的地方按下一個鍵,嘿!還真靈!那煩人的聲音馬上就停止了。大家驚奇之餘,歡天喜地趕回家。

到家後我趕快跟先生報告,讓他檢查一下那車子是不是有問題。先生看了演示,生氣地質問我:“那是緊急停車燈,你居然不知道?!”

*****************************************************************************

小苗苗一歲半,已經能講40多個雙音節詞語,也開始能接受一點小道理了,但是剪指甲仍然是件頭痛的事,她總要縮回去,常常是軟硬兼施都不能順利剪好。後來想出一個辦法,將小苗苗帶到廁所馬桶邊,告訴她要將她手上的指甲蟲剪到馬桶裡讓水衝掉,不然蟲蟲會爬上來。小傢伙感到挺有趣(所有幼兒都對馬桶裡的動靜感興趣!),就乖乖地站在馬桶旁讓媽媽剪指甲。每條指甲掉進馬桶裡她都要歡呼一聲,待全部剪完還讓她擔任按水閘這個“重要任務”,看著指甲被水沖走,她高興地衝馬桶揮手:“拜拜蟲蟲!”從此剪指甲不再是件煩惱事,變成一項趣味遊戲。

先生出差在國外打電話回家,奶奶接了趕緊將話筒塞給旁邊的苗苗:“快叫爸爸好! ” 苗苗卻瞪著電話說“不是爸爸! ” 奶奶一個勁地說:“是爸爸,是爸爸! ” 她卻越發往後退。長途電話在那兒等著,大人都急壞了,怎麼跟平時粘在爸爸身上的親熱勁兒完全兩個樣呢?後來才恍然大悟,小人兒還沒講過電話,她才奇怪呢,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明明不是爸爸,怎麼非要衝它叫“爸爸”!

每晚上床之前我抱著小苗苗到窗前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有時天陰看不見,就向她解釋:“星星月亮被云云遮住了”。苗苗右腳板底下有一顆黑痣,自己常搬起腳板看。她也搬起爸爸媽媽的腳板看過,都沒有這樣一顆痣,小腦袋裏就有了問號。有一回她坐在沙發上玩,搬起自己的左腳,看不到那顆痣,感到奇怪。我故意逗她:“苗苗的痣哪裡去了?
”想看她是否記得那個痣是在另一隻腳。她卻仍然抱著這只腳在研究,一會兒她終於恍然大悟,抬頭跟告訴我:“痣痣被云云遮住了!”

每次上街回家一打開門,總看到大白貓Angel搖著毛絨絨的尾巴出來迎接。有一次回到家卻沒看到Angel 出來,我讓小苗苗去找找它哪裡去了。她樓上樓下找了一會沒看到,跑來報告:“貓貓出差去了。” 她以為貓貓跟爸爸一樣,看不到就是出差去了!

除了Teletubbies幼兒電視節目外,苗苗又迷上了精采的卡通片 Tom & Jerry,每天晚上必定要看一會才滿足地去睡覺。有一次看了大黑貓Tom 彈琴演出而小老鼠Jerry老在琴鍵上跳來跳去搗亂的故事,樂得她哈哈大笑,就讓奶奶抱她坐上家裡大鋼琴的椅子上,一本正經地彈起來,學著大黑貓那樣,一會兒傾身在高音區“叮”一下,一會兒側身在低音區“咚”一下。彈了一會她扭頭不解地問站在旁邊欣賞的奶奶:“沒有鼠鼠?”她還以為只要她像大黑貓那樣彈鋼琴,小老鼠就一樣會跳出來跟她捉迷藏。

苗苗兩歲兩個月,健康活潑,我們決定送她去幼兒園早點參加群體活動。沒想到愛熱鬧的她也會對陌生環境害怕,陪在她身邊時玩得很高興,只要我一離開她就要哭。之後一個星期,每天早上送她去幼兒園交給老師時,她都緊緊抓住我的衣服,哭喊著“媽媽別走” ,真叫人心疼。我知道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果斷地離開,老師就很難做孩子的工作,孩子就不能渡過這個難關。只好狠心拉開她的小手匆匆離開,跑回自己車裡去掉淚,心裡萬般不捨。後來老師告訴一個辦法,每天讓她帶著她的絨毛大黃鳥一起上幼兒園,就像一個熟悉的家人陪在她身邊,她就沒那麼害怕了。後來的兩個星期,說再見時仍會哭一會兒,但我離開之後她很快就能投入活動。直到一天她玩得連大黃鳥都不知去向,真高興她的適應期終於結束了!

看完了鴨媽媽生蛋孵小鴨的故事,苗苗吵著她也要下蛋。爸爸就幫她把復活節撿回來的彩蛋往褲筒裡塞。看到一個一個蛋從褲腳下出來,苗苗樂得咯咯笑。聽到我叫: “開飯了!”,苗苗神氣地宣佈:“我在孵蛋! ”看著她滿懷希望地蹲在一堆彩蛋上使勁“孵”
,全家人只好等著。眼看飯菜都要涼了,我問道:“孵完了沒有?該吃飯了。” 苗苗站起來看著毫無動靜的一堆彩蛋,失望地問自己:“小鴨鴨怎麼不出來?”

苗苗撐著雨傘在屋裡玩,我問:“沒有下雨,為什麼開雨傘?”。過幾天外出時天上下起毛毛雨。苗苗反問我:“沒有開雨傘,為什麼下雨?” 哈! 反向邏輯真不錯。
苗苗是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但是在戒尿布這件事上卻讓我們傷透腦筋。眼看下個月就要滿三歲了,尿布還不能徹底戒掉,真讓人焦急。

她上的幼兒園有Potty Train Program,上幼兒園後果然很快就可以不必包尿布了。因為在兩歲班,每兩個鐘頭老師就會將這群小鴨子趕去上廁所。看到她的進步我很高興,心想很快就不必再為忘了給她買尿布而操心。就從過去買大箱尿布改為小包尿布,生怕哪一天忽然戒成功了會浪費掉。誰知道我高興得太早了,不久就發現她只肯上廁所小便,大便卻死活要上尿布。而且似乎知道老師不喜歡弄尿布,她非常配合地不在幼兒園大便,全留到家中解決。

國內的孩子一歲多就不包尿布了,快三歲的孩子還戒不掉尿布不讓人笑話嗎! 這孩子是否有什麼問題呢?後來一位當醫生的朋友告誡說,孩子很小的時候不要急於勉強他們做一些大人認為是應該的事,因為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可能還沒有發育到那個程度。這麼一說,我們也就不敢太強迫她,但是改變她大便一定要上尿布的怪習慣變成對大人的耐心和智力考驗。我們在廁所大馬桶旁放上個漂亮的小馬桶,不時還親身示範,每個故事都加上乖寶寶上廁所的內容,有時在她要求上尿布大便時故意拖延時間,巴望她忍不住時能夠就範,出現“零”的突破。可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還是沒能湊效。看到她包著尿布、扎著馬步在那兒憋紅小臉使勁的樣子,真使人又好氣又好笑。

每次給她上尿布我總要生氣地說:“又浪費一張尿布!”苗苗顯然知道這是不好的,平時問她要不要做願意上廁所大便的乖寶寶,她都點頭。但到了緊急關頭卻又死活不肯上廁所,或在廁所小便後非得下來包尿布才接著完成下半截。有一次在餐館帶她上廁所,看到一位媽媽在給嬰兒換尿布,她居然指著Baby大叫:“哎呀!又浪費媽媽一張尿布!” ,
弄得我很不好意思,連忙說:“可那是小Baby呀!” 。有一次開車在路上,忽然一團粘糊糊的東西從天而降啪一聲沾在玻璃上。苗苗問:“那是什麼?” 我答:“那是小鳥的糞便。” 她馬上嚷起來:“小鳥不去廁所大便不乖!”,還加了句:“That’s not nice!”我不禁失聲笑起來,這個只會批評別人不會檢討自己的小傢伙!

有天翻幼兒雜誌,看到一個標題是如何教孩子戒尿布,趕快拜讀,看人家有什麼高招
。前部份講述孩子戒尿布的種種難題,都是親身經歷過的,不禁會心一笑。進入正題作者建議了多種方法,我們幾乎都試驗過了,但是都沒有成功。最後的結論是:如果這些方法對你的孩子都不管用,那麼就多給一點耐心吧!您從沒見過一個包著尿布上大學的孩子,不是嗎?一下子讓我豁然開朗,不再窮緊張了。

******************************************************************************

現代人忙碌﹐責任重﹐生活緊張,很多小家庭都自願選擇只要一個孩子。我們經營電子製造業,經常忙得昏頭轉向。那天打電話給小姑﹐她那邊佔線很久﹐可能在用電腦上網。好不容易才接通﹐我劈頭就是一句﹕“你該多增加一條生產線了﹗” 她莫名其妙﹕“什麼生產線﹖”我才知道講錯了,想講的是電話線。由於腦子裡都是公司的事﹐脫口就成了生產線。在這麼忙碌的狀況下﹐決定多要一個孩子﹐實在是為了孩子成長的長遠考慮。現在苗苗四歲﹐弟弟快兩歲。姐弟之間每天發生很多趣事﹐也常爆發“戰爭”。

雖然我們沒有慣寵孩子的心﹐但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時﹐不知不覺地這孩子就會成了“小皇帝”﹐大人一溜兒站在那兒讓她挑誰來抱她,被選中的像得到皇帝寵幸似的。別的就更不用說了﹐大人總不能跟孩子爭東西吧?! 久而久之一個孩子很容易被寵壞。儘管多一個孩子會增加很多責任和忙活﹐但是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學到分享和互讓﹐一生相互扶持﹐對他們的成長和未來很重要。

可是,現實與願望還是有距離的。兩個孩子年齡接近,大的還不會遷就小的,兩人之間老有戰爭爆發。小姐姐力氣大﹐個性急﹐弟弟個頭小﹐還不會說話﹐姐姐常無意中將弟弟弄哭。姐姐想抱弟弟去她要玩的地方﹐總是“抱你無商量”。40磅抱起25磅﹐坷坷絆絆地走﹐弟弟被弄痛了﹐拚命掙扎﹐小姐姐力氣不濟就地一摔﹐弟弟屁股摔疼了哇哇大哭。以至於後來弟弟看到姐姐衝過來,總是扭頭要躲。看到弟弟那副警惕防範的樣子﹐小姐姐生氣地衝著弟弟叫:“你以為我是大灰狼嗎﹖!”

其實小姐姐是很愛弟弟的﹐在沒有“利益衝突”時她很保護弟弟。家裡人批評弟弟時﹐小姐姐會挺身而出﹕“不許你罵我弟弟!”有時候我們搞不清楚上了尿布的弟弟是不是拉了大便﹐小姐姐就自告奮勇地跑去,趴在弟弟背後認真地抽著鼻子聞﹐大聲報告是或不是﹐準確率百分之百。

在她跟弟弟之間有利益衝突時﹐她就顧不上姐姐身份了。看到弟弟手上拿著的東西她想玩﹐經常是二話不說就搶過來。我們批評她不能槍玩具﹐應該等弟弟玩完了放下她才玩。她說﹕“但是弟弟玩很久都不放”。這倒是的﹐兩歲的孩子﹐手上抓著什麼東西就一直抓著不放。我教小姐姐要講禮貌﹐想玩別人的東西要說“Please” 。但是這一招並不湊效。當她一臉誠懇地跟弟弟說“Please” 時﹐ 弟弟反而警惕地趕緊將兩隻小手往背後一收﹐因為先前的經驗告訴他﹐小姐姐這是先禮後兵﹐“Please” 之後就會動手搶!儘管他們爭的東西平時是到處亂丟沒人要的﹐但這時卻一個非要﹐一個非不給﹐相持不下。奶奶嘆口氣說:“唉!真是‘荒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孩子太小道理講不通﹐這時大人得急中生智轉移其中一個的注意力,才能將戰火撲滅。

家裡有新玩具小姐姐總要搶先玩﹐有時買回來兩個玩具﹐給他們一人一個。小姐姐兩個玩具都喜歡﹐就佔住兩個不放手。我提醒她有一個是弟弟的﹐她回答得倒是乾脆﹕“等我玩舊了就給弟弟”。我很生氣﹐小小人兒怎會這麼霸道﹖!回頭一想卻發現她這樣想是有根據的。因為弟弟現在用的嬰兒床﹐學行車﹐洗澡盆﹐還有很多嬰兒用具﹑玩具﹐都是她以前用過的。在她的心目中自然形成了“什麼東西都是我用完了才輪到弟弟”的觀念。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方式﹐如果不加以解釋誘導﹐簡單地批評是不能讓他們接受的。
******************************************************************************

在慶祝女兒四歲生日之時,過去一年中發生的幾次虛驚還歷歷在目,可以說是意外和教訓吧。

有一次苗苗突然發高燒,耳朵探熱器由於太久沒用,電池沒電了,奶奶情急之下找出家裡一支國內帶來的玻璃探熱針。誰知道剛放入她口中就被她“卡” 的一聲咬斷了探熱針的水銀頭。幸虧先生正好趕到,迅速將女兒反轉抱起頭臉朝下,使勁撐開她的嘴巴,讓口裡的水銀流出來。接著讓她反覆漱口,將水吐出。我們又立即用小刮片和小玻璃瓶將落到地上的小水銀球收集起來,看到收集起來的量跟探熱針頭的水銀球量差不多,說明孩子還沒吞下去,這才放下心來。

探熱針頭的水銀是重金屬,進入人體之後會沉澱,很難排出,因此是比較危險的。對不懂事的孩子,應儘量不要用這種玻璃探熱針,避免意外。發生意外之後的處理方式也很重要,收集掉下的水銀時還不能讓皮膚接觸到。

另一次意外是,來訪的朋友送給爺爺一合精緻的毛筆,晚上苗苗拿出一支來玩。這支小號毛筆的頭上有一個黑色的塑料小套。可能當時她鼻子癢,竟將毛筆插進鼻孔裡。一會兒,她告訴爸爸,有東西跑到她鼻子裡了。爸爸一看,糟糕! 她手上的毛筆黑頭套不見了! 這時她感到鼻子很不舒服,就用手指去摳,反而將小硬套推得更深入,還流起鼻血來了。她又驚又疼,大哭起來。我們都束手無策,只好趕快送她去醫院看急診。

偏偏這晚下大雨,多處發生了車禍,醫院急診室爆滿。雖然我們很著急,但醫生說孩子鼻子塞進異物沒有生命危險,得等那些緊急的病人處理完,才能幫她弄出來。整整等了四個小時,到半夜終於輪到她了。醫生說先用真空吸管試試,看能否吸出來,不行的話就比較麻煩。幸虧這個小黑套結果還是被真空吸管吸出來了。護士阿姨將這個闖禍的小東西拿給苗苗看,問:“以後還會將小東西塞進鼻孔嗎?”苗苗不好意思地笑著搖頭。這對她、對我們都是一個教訓,任何東西到幼兒手上都大意不得。這次意外還好是卡在一個鼻孔裡,還有一個鼻孔可呼吸,如果是卡在喉嚨裡,危險可就更大了。

還有一次,我感冒咳嗽得厲害,為了晚上止咳我放了一盒“痰咳淨”藥粉在床頭櫃上備用。這種藥粉盒裡備一支小勺子,大人用量一勺,藥粉放進喉頭就能止咳。有一天我一進房間,就聞到刺鼻的“痰咳淨”味道。苗苗在旁邊得意地告訴我,她吃了我的藥粉,很苦也不怕。我大吃一驚,她從來怕吃藥,非要吃藥時得兩個大人按手按腳地硬灌。沒想到現在她竟會“偷吃”我的藥! 趕快問她吃了幾勺,她三個小指頭神氣地一伸,三勺?! 幾乎沒把我嚇昏。趕快檢查,發現原先剩下不多的藥粉大部份都還在。可能她用小勺挖了三次,但不是滿勺,而且還撒落地上一些,吃下去的應該不多。這個教訓告訴我們,孩子好奇心的發展和心理變化的速度往往超過我們大人的預料,須更小心防範意外發生。 ******************************************************************************
孩子2歲到4歲學講話的時候是最好玩的。這個時候孩子的童言稚語天真可愛,純粹的兒童思維,有時讓人驚奇他們的領悟力,有時又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傍晚兩個孩子跟爸爸到花園去澆水,一會兒功夫苗苗氣喘吁吁跑進來向我報告:“弟弟脫了鞋在玩水,劈哩啪拉,亂蹦亂跳!” 隨著她的話音,弟弟光著腳丫提著褲子跑了進來。苗苗活靈活現的描述讓我引俊不禁。兩年前她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講到小貓釣起一條大魚,在地上劈哩啪拉,亂蹦亂跳。沒想到她仍然記得,還會用來形容弟弟!

苗苗上幼兒園的路上經過一個大馬場,天氣熱了有些馬躺在草地上,我說“你看它們懶洋洋的”。苗苗立即糾正我: “不是懶羊羊,是懶馬馬! ”

有一次買回來兩副釣魚玩具,我說:“我們先打開一副看看,如果不好的話,另一副就要退回給商店。因為有時玩具上寫的Good, 其實是No good”。苗苗老成地接口說:“是呀! 有時玩具上寫 No Good, 其實是Good”。直把我的眼淚都笑出來了。唉! 孩子怎麼懂得大人的世界,東西要是寫“不好”怎麼賣呀!

苗苗極喜歡畫畫、上色彩和剪紙,學寫英文字也很快,但對算術卻不喜歡。教她算術是一件頭疼事,她畫畫上色彩可以一個多小時不挪動,而做算術卻呵欠連連,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喝水,總不集中精神,有時讓人教得直上火。給她舉例卻經常被她的“另類思維”搞亂了套。有次問她2-1=?她答是2,我耐心地舉例: “剛才你和弟弟兩個人在玩,你去了廁所,還剩下幾個?”她仍然懶洋洋地回答:“兩個”。我忍不住生氣了,大聲責備她:“你到底有沒有想?怎麼會是兩個?”她一臉無辜地看著我:“我上廁所,弟弟來陪我,我們就是兩個。”唉,這是哪兒跟哪兒呀!

苗苗四歲就“立志”長大要當工程師,我笑她:“你那麼會講話,當律師挺好!” 她卻認定要當工程師。有天看到幼兒園的課室裡老師貼了一張表,列出每個孩子說他們長大的志願。有的說要做醫生,老師,警察,救火員,還有些比較糊塗的搞不清楚長大做什麼是怎麼回事,有的說要做蝴蝶,做卡通人物,還有的說長大了做“爹地”、“媽咪” ,只有苗苗說要做工程師。

苗苗做算術題時阿欠連連,不集中精神,我跟她說,不學好算術,就當不成工程師了!她一聽可緊張了,馬上坐正身子,認真起來。有天她做得特別不耐煩,剩下幾題就想不做了。我堅持著:“不行,今天的功課今天得做完。” 她眼睛一紅:“那我就做律師算了!讓莎莉和弟弟做工程師吧。”說完趴到我身上嗚嗚地哭了起來,為不得不“轉行”感到天大的委屈。

經過一段時間反覆練習,苗苗做算術好像有點開竅了,看我高興她就來勁了,每做對一道題就仰起頭來等待表揚,我說“Good job!”(做得好!)她嫌不夠,期待地問:“Are you proud of me?”(你為我驕傲嗎?)我說:“Sure!”(當然),那還是不夠
,接著送上小臉索要Kiss,我要是動作慢一點,她乾脆反過來往我臉上親。一頁功課花上老半天,我也被她的親吻口水糊了一臉。家裡孩子期待讚美,公司員工期待表揚,現在做父母跟做公司主管都得慷慨點。
******************************************************************************

聖誕節幼兒園開聯歡會,小朋友穿上芭蕾舞衣表演,家長在下面興奮地拍照,不時被孩子們天真笨拙的動作逗得哈哈大笑。剛表演到第二個舞蹈,台上苗苗的表情突然不對勁了,“媽媽!”哇的一聲就在台上大哭起來。我也顧不得那麼多,衝上台去摟她到一旁問“怎麼了?怎麼了?”好不容易等她哭停了,小朋友們也表演完了。回家的路上終於哄她說出原因,原來她在台上看到下面的叔叔阿姨在笑,以為人家在笑她。我奇怪了:“笑你什麼呢?”她說:“笑我肚子大”。原來我給她穿芭蕾舞衣的時候跟她開玩笑說:“唉,你胖乎乎的,有肚子沒腰,不像小天鵝,像只小企鵝”。孩子很敏感,不小心就傷到了。

做算術碰到較難的題,她躲到桌子底下去數手指頭,鑽出來時咚的一下碰到頭。我問她幹嗎要鑽到桌子底下去做,她摸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想你看到我這麼笨,要數手指才會算。” 一次有道題超過她十個手指頭的數目,她二話不說坐到地板上,將腳上的襪子拉掉,手指腳趾加起來數。我笑問她如果腳趾也不夠怎麼辦?她毫無問題地說,弟弟的手指腳趾會借給她數的。

國內來的保姆阿姨講普通話,不懂英文。孩子們英文、廣東話、普通話交夾著講,大人小孩之間常鬧笑話。弟弟在玩心愛的東西時,看到姐姐走過來他總是趕快兩手一圈,緊張地大叫“mine! ”,這是他目前僅會講的幾個單詞之一,意在阻止姐姐別搶他的東西。一天晚餐時阿姨好奇地問:“你看這小人兒怪不怪?姐姐不來他不賣,姐姐一來他就賣!”哎呀,他是說“我的”不是說要賣!笑得我們飯都噴出來了。

在食物櫃裡我們將炸薯片和巧克力糖收放在最高一層,孩子夠不著,不能自己去拿,因為吃多了不好。有一天我正下樓梯,聽到一段“雞跟鴨講”。苗苗要阿姨給她拿“chips”,阿姨看著花花綠綠的瓶子,搞不懂她要什麼。苗苗不會說“薯片”,而阿姨拿下來每個瓶子都不對,她怕媽媽下樓來會壞了她的好事,急得直跳腳。阿姨也急:“我的小祖宗,你倒是趕快講中文呀!”

弟弟正在學講話階段,著急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只好大聲尖叫。姐姐性子急動作大,說不通就硬來。弟弟過度防範、拳打腳踢,姐弟倆玩不到一起,溝通不良是個大問題。有天小姐姐在樓上玩,而弟弟黏在廚房不走,我叫他去找姐姐玩去,可憐的小人兒害怕地搖頭:“會打架!” 幼兒階段語言和心理發育的差距是以月計的,相信到弟弟能夠自如運用語言表達時,這種情況是會改善的!

苗苗繪畫能力的進步快得使人驚奇,無論構圖還是色彩,常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讚歎。看孩子在一張白紙上自由地繪畫,就像讀到他們的思維。苗苗最喜歡畫家庭的主題,她的畫總有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四個人,地上爬的金龜子,空中飛舞的氣球,甚至連太陽,都是大小各四個,代表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她小小的心靈就是個溫暖親密的家! 從孩子的塗鴉上讀他們的腦子裡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事。

有次苗苗要騎小自行車,爸爸想幫她帶上安全頭盔,苗苗惶恐地一把推開爸爸:“我不要你! ” 爸爸傷心極了,女兒怎麼這麼凶,怎麼對我不親了?後來我告知他,有一次我幫她的頭盔扣上時,不小心卡住了她下顎的皮肉,痛得她哇哇大哭,那之後她堅決不讓任何人給她上扣,非要自己來。孩子無原無故地發脾氣,讓大人生氣傷心,其實這當中總是有原因的,只是孩子不懂表達。大人要留意觀察孩子才能把握他們的心理,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耐心。
******************************************************************************
苗苗快五歲了,像只吱吱喳喳嘴兒不停的小鳥,什麼都好奇,都想探究。書上描述小雞、小鴨從蛋殼鑽出來,她就問:“人為什麼不是從蛋裡出來的?”,“我在媽媽肚子裡是怎樣長出來的?”。我們小時候問這個問題,大人覺得講不清楚,乾脆用玩笑話去迴避:“你是從大石頭蹦出來的。” “你是垃圾桶裡撿回來的。” 現代幼兒教育卻主張正面灌輸知識,不把孩子當傻瓜蛋。不過,孩子不同年齡層次對科學的理解能力不同,既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又要避免問題複雜化,怎樣回答?真是個難題。

4-5歲的孩子開始注意年齡特徵,小腦袋裏裝著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老人聽不到小聲講話?為什麼老人要裝假牙?為什麼媽媽要搽臉霜?為什麼動物和人老了就會死?一天苗苗挨著奶奶親熱地聊天:“爺爺奶奶老了就會死,爸爸媽媽老了就會變成爺爺奶奶,弟弟和我就會變成媽媽爸爸,是嗎?”。童言無忌,孩子雖然開始知道人會生老病死,仍是一片天真爛漫。老人家聽了卻難免會失落和感傷。

有一次在路上苗苗指著一輛汽車說她長大就要買這種車,我笑問她:“你從哪裡來的錢買汽車?” 本想啟發她想到要工作才有錢,沒想她倒直接了當:“你老了就會死,你死了錢包就給我了”。登時讓我膛口結舌,不知再說什麼好! 4歲多的孩子思維邏輯很簡單:買東西要付錢,錢是從錢包來的,媽媽是管錢包的人,她長大了會變成媽媽。我的問題“錢從哪裡來?”對她來說彎子繞得太大了!

週末給孩子們買了三條金魚,苗苗很興奮,每天放學盯著金魚缸看半天。一天晚上無端的死了一條,苗苗傷心大哭了一場,堅決不讓扔掉,用紙巾包好放冰箱裡,第二天要拿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她的金魚好朋友。後來紅姨打電話來,我告訴她金魚死了不讓扔的事,笑苗苗傻氣。她聽到了很生氣:“如果你的好朋友死了,你還會笑嗎?” 我只好連聲道歉。過了幾天,另外兩條金魚也一樣莫名其妙地死掉。這時苗苗已經有足夠心理準備,不再哭了,還建議說:“我們把死掉的金魚給貓貓吃吧!”。我說:“我們家貓貓從小吃貓糧罐頭,不認得魚的樣子,給它也不會吃”。苗苗眼珠子一轉:“那就給中國的貓貓吃吧!”

孩子們都很喜歡去麥當勞,主要是為兒童套餐附送的小玩具。有次去麥當勞,我跟他們講不要吃太多炸薯條,不然會很胖的。當時苗苗正拿起一根香噴噴的薯條要往嘴裡送,聽媽媽這麼一說就猶豫了,歪著頭提出她的疑問:“為什麼麥當勞這麼壞,想將小朋友都變成很胖呢”?她的問題把旁桌的叔叔也逗笑了:“它不是想讓小朋友變成很胖,它是想賺小朋友的錢!”

孩子的味覺很敏感,除了甜,對酸苦辣都很抗拒。有一次阿姨做了一道又香又辣的四川菜螞蟻上樹。兩個孩子雖然知道是辣的,但看到他們最愛吃的粉絲,都說要嘗一嘗。結果弟弟吃了一口,小臉憋得通紅,咕咚咕咚猛喝凍牛奶。姐姐吃了一口,伸著舌頭小狗似的滿屋子繞圈跑,兩個小人的狼狽相讓大家笑得肚子疼。

晚上睡覺前讀故事書給孩子們聽,講到羊媽媽哄小羊睡覺說 “夜深了,全世界都睡著了” 。苗苗卻提出她的異議:“怎麼會全世界都睡著了?你不是說我們晚上的時候中國是白天嗎?” 孩子懂得動腦子提問題真讓人高興。但是關了燈躺在床上,苗苗仍然思維活躍地自言自語:“我和弟弟長大了會變成媽媽、爸爸。莎莉沒有弟弟,她變成媽媽的時候誰做爸爸呢?”。
******************************************************************************

兩歲多, 弟弟開始上幼兒園了,哭鼻子哭了兩個多月,比姐姐的適應期要長得多。有了苗苗上幼兒園的經驗,每天我們讓他帶著家裡那個絨毛大黃鳥去陪伴他,減低他的恐懼。兩個多月裡他時時刻刻緊捏在手中,大黃鳥的脖子都快被他捏斷了。幼兒園大班跟小班的室外活動場地之間有一道鐵網門相隔,兩姐弟常透過鐵網拉手相見。有一天我去接他們,看到弟弟抓著鐵網哭叫姐姐,原來老師已讓大班小朋友回課室去了,弟弟看不到姐姐很害怕。當我領著弟弟去大班接姐姐,看到她也在傷心地抹眼淚,說老師讓她回課室,她捨不得仍在外面的弟弟。看到姐弟情深,我忍不住擁著他們也掉起淚來,經過的院長看到一家三口都在擦眼淚,不由得嚇一大跳。

姐弟倆在外很團結,互相依靠。但在家卻老是爭鬥打鬧。弟弟打不過姐姐就跑來說“我不要姐姐了!”。我問他,那你在學校要不要姐姐?弟弟想一想,低下頭老實地說:“哭鼻子的時候要姐姐”。

兩個孩子在家裡喜歡玩捉迷藏,經常像鴕鳥一樣藏頭不藏尾。有時躲在爸爸的衣架西裝後面,下面露出兩根小腿,有時趴在桌下,翹起個小屁股。我們通常不輕易揭穿他們,以免打擊了他們的玩興。有一次他們關了燈,我走進黑黑的房間裡什麼也看不到,卻故意大聲說:“啊哈,我看到一隻腳在動,是誰的腳呢?” 弟弟傻傻地從梳妝台下傳出來話來:“不是我! ”。我正好笑弟弟中計了,姐姐焦急的聲音也從衣櫥間傳了出來:“弟弟別說話!”

後來他們越玩越精,有次苗苗竟然使起曲身術,擠進看上去比她小的衣服籃裡,關上蓋子,讓我找了好半天。最後還是弟弟給我通風報信才找到,看到她費勁地鑽出來,我趁機跟他們講不要躲在危險地方玩的道理,因為曾經有幾個孩子將自己反鎖在汽車後箱玩捉迷藏結果被悶死了的悲劇。

早上送弟弟去幼兒園,催他趕快穿鞋子:“媽媽沒有時間了! ”。弟弟毫不擔心地說:“我有時間,我給你” 。在路上弟弟最喜歡看顏色鮮艷的汽車,還經常問:“你喜歡這輛嗎?” 只要我說喜歡,弟弟就會高興地說:“等我長大買給你!”

弟弟是個感情很專一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第一個要好的朋友是一個希臘小女孩Tara
。這小女孩跟弟弟一樣害羞膽小,在幼兒園裡總是他們倆安靜地躲在一邊玩。下午只要其中一個被媽媽接回家了,另一個就會悶悶不樂地難過。Tara的媽媽見了我總是說:“幸虧有你們Jorlly,不然Tara太孤單了! ” 姐姐提到Tara的名字, 弟弟還會不高興地說: “She’s my Tara, not your Tara!”(她是我的塔娃,不是你的)。弟弟很惦記Tara,家裡有好吃的點心,新的玩具他都想帶到幼兒園跟Tara分享,天真無邪讓人感動。

到弟弟升上了一個3-4歲混合班時,情況就有點不妙了。弟弟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一下引起班上幾個4歲小女孩的注意,把小個頭的他當娃娃般又抱又親,還為爭弟弟而發生糾纏。弟弟在回家的路上向我告狀,說姐姐們搶他。我感到好笑,問他怎麼搶法?他說:“一個搶我的頭,一個搶我的手,拉得我好痛” 。啊! 小女孩們忘了他不是個真娃娃。
******************************************************************************

培養孩子,掌握兒童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只是輔助性的,父母無條件的愛是最關鍵的。不管我們事業如何發展,家庭結構如何變化,外部環境如何變遷,孩子都在一天天地成長,不會等待。我們提供給孩子富裕無憂的物質生活和教育條件就夠了嗎?孩子成長中最需要從父母得到什麼扶持?

華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但是有些家長過份緊張,老是跟別人的孩子比,不斷給孩子的學術和才藝加課,對孩子和家長本身都形成很大壓力。但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看到,智商(IQ)高而情商(EQ)低的人並不容易成功,更難得到快樂。因此,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平衡的人比成為一個拔尖的人更重要。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但是家長的動機和心態需要端正。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是寄附於他們的出色表現和學術才藝成就,給家人臉上增光。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和充滿愛意溫暖的環境,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沃土。

孩子好比是一棵小樹苗,完全讓它順其自然地生長也是不行的,家長有園丁的責任。無疑地,經過剪枝、上肥、除蟲的樹苗生肯定會成長得比較茁壯。

但是,如何培育孩子,很多父母還是被一些迷思困惑著。有些父母主張缺啥補啥,孩子體質弱就讓他多參加體育運動,膽子小的就多推他到公眾場所露臉。這種辦法能讓孩子的心身發展更均衡和全面。另一些家長則認為應重點發展孩子的天才和興趣,也就是說不在乎平均,讓孩子有單項突出的機會,建立他的自信心。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沒有超越的本事哪行啊?兩種想法都有其道理,就看哪種能讓做家長的你更信服。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中文合適?有的說5歲就該開始,這個年齡的孩子還能比較順從接受家長的安排,學開了就成為習慣。等孩子更大一些,自己選擇的話,就未必願意上中文學校。不同意見的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剛開始學英語拼音,如果同時學中文漢語拼音,同樣的字母卻有不同的發音會不會使他們感到很混淆,兩樣都學不好?

有的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就堅持讓孩子睡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間,孩子哭鬧也不讓步,免得壞了規矩,日後分不了床睡,影響獨立性。另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跟父母的親密感很重要,在他們沒有建立起安全感之前是不是更需要該照顧他們的感覺?

對個性比較固執的孩子,父母會感到擔心。也許執著是孩子的優點,可以形成堅持不懈的品質,可是又怕孩子太堅持,不會協調,日後會不會變成任性?

為了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我們會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表演,爭取公開展示的機會,激發孩子參與和求勝的積極性。但同時也擔心孩子養成爭出風頭,輸不起,不接受別人比自己成功的壞毛病。

一方面鼓勵孩子大方地跟別人溝通,對人友好,有事懂得向大人求助,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不會辨別好人壞人,被那些心理變態者有機會侵犯。

父母管得太多,會讓孩子反感、反叛,或者變成父母主導一切,孩子缺乏主見、獨立性和創造思維。父母放手不管,孩子沒有方向感,走好走壞全憑運氣。父母如何成為孩子願意親近又尊重的“教練”?總之培育孩子的學問很多,需要父母非常用心思考和探討。
******************************************************************************

苗苗5歲多上了Kindergarten學前班。有次學校邀請了一位兒童心理博士來講孩子心理發育階段家長應該注意的事項,很多家長去聽。他講到孩子5歲開始有性別的意識,家長應該停止跟孩子一起洗澡,爸爸跟女兒、媽媽跟兒子就應該有男女隱私的顧忌,不然會給孩子帶來對性方面的觀念混淆。他還特別強調privacy(隱私)的問題,講的特別嚴重,我和先生感到詫異,美國不是最開放的社會嗎?家庭成員之間不是需要更多的親近嗎?父母跟孩子之間竟有這麼多這不行那不行的禁忌?

在座有些家長跟我們一樣表示懷疑。一個帶著濃重歐洲口音的媽媽發問:“這是美國的習俗嗎?我們法國的家庭都很親密,一家人一起洗澡很平常。我兒子才5歲,他是我的心肝,我怎麼能… Oh,My heart is broken…” 她說不下去了,靠在她先生的肩膀上抽泣起來。課室裡一片凝重的靜寂,心理博士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我明白你們的心情,但是如果你不想孩子日後產生心理障礙,就得這樣做!” 一時間,彷彿幼小的孩子將被從我懷里拉走,心理衝擊很強烈,眼淚不由自主地冒出來。在座的許多媽媽也跟我一樣傷感和茫然。

要不要相信這個理論?心理障礙是個多麼嚴重的問題,哪個父母願意冒這風險?回到家裡我向兩個孩子鄭重宣佈:“今後你們得自己分開洗澡”! 他們歪著腦袋異口同聲地問:“Why?”(為什麼?)我只得含含糊糊地說,因為你們要有Privacy了。

從嬰兒開始,洗澡時間就是兩個孩子一天當中最好玩的時候。主臥房的洗澡間夠大,孩子在裏邊盡情地玩釣魚、吹泡泡,開小船,打水槍,無所顧忌。兩面大玻璃蒙上蒸汽之後,成為他們的最佳畫板,弟弟用還捏不穩筆的手指在上面開始寫大大的ABCD,1234,姐姐則隨心所欲地創作她的圖畫。錯了也沒關係,擦掉之後蒸汽來了又再畫。有時他們共同創作,弟弟畫個人頭,姐姐給加上頭髮,隨手灑上幾滴水珠,就成了一個在哭的娃娃。他們還會在玻璃上噴灑出各種各樣的“煙花”,一個澡能洗出個把小時。洗澡也是我跟孩子最親昵的時間,給他們包上大毛巾時,總忍不住抱著他們滑溜溜的身體,親一親紅彤彤香噴噴的小臉。“I love you!”, “I love you too!”,這是母子之間最親密的時刻,真希望時間就這樣凝住不再流動。

多年前我和先生有次無意中走進La Jolla Black Beach天體海灘,見過裸體的一家大小手拉手地漫步戲水。天人合一、無牽無掛、自在享受的畫面直讓人感動。我覺得那個心理博士的說法即使有道理,也未免太“理性” 了。我們知道女兒終究是要離開媽媽懷抱的,兒子終究要長成個男子漢,只是絶沒想到這麼早就得跟他們建立“隱私”距離。

自從講了隱私之後,姐姐弟弟半懂不懂地就開始保護他們自己的隱私了。姐姐穿衣服時會故作神秘地叫“弟弟你不要看我!” 害得弟弟越發好奇想看。弟弟上廁所,姐姐忘記了規矩也跑進去,弟弟著急地大聲抗議:“媽媽,姐姐看到了我的privacy! ”
******************************************************************************

幾個月前,5歲的姐姐和3歲的弟弟就像一對冤家,在一起玩不到5分鐘就會為爭一樣東西相持不下,大的不讓,小的不甘,媽媽變成警察,為排解糾紛弄得精疲力盡,勞累不堪的神經,被他們的尖叫哭鬧一攪和,更是頭痛欲裂。這種時候忍不住就要想,什麼時候才能熬到他們長大懂事?姐弟倆會不會永遠這麼水火不相容?

冬去春來,弟弟講話大有進步,語言表達逐漸代替尖叫,姐弟倆似乎能溝通了,兩人的爭執方式卻從武鬥轉為文鬥,打口水仗。姐姐口齒伶俐,還會把弟弟編到歌裡去消遣。弟弟心裡明白但沒法表達,只好不停地向媽媽告狀,希望媽媽主持公道。

“媽咪,姐姐叫我Baby! ” (孩子都不願意被人喚作Baby!)
“媽咪,姐姐說我是傻瓜! ”
“媽咪,姐姐說我不是她的朋友!”
“媽咪,姐姐說對不起的時候眼睛不看著我!”

媽媽的角色從警察晉陞為法官。這時候又想,什麼時候姐弟倆才能夠成為好朋友,互相扶持成長?

姐姐笑弟弟穿反了鞋子,我說:“別笑弟弟,等他長大就不會穿反了! ”弟弟想學姐姐幫媽媽搬東西進屋,但是太重他拿不起。我安慰他:“等你長大就能幫媽媽了”。弟
弟對“長大” 的期望越來越高,還以為長大了就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當他看到姐姐穿漂亮裙子被大家讚美,他也吵著要。我說:“弟弟不是女孩子,不穿裙子。” 弟弟充滿期望地問:“等弟弟長大就能穿裙子了嗎?” 姐姐去跟莎莉sleep-over(孩子好朋友睡一起過夜),弟弟羡慕地問:“等我長大就能跟莎莉sleep-over嗎?”叫人哭笑不得。

8月天氣最熱的一天,我告訴孩子們昨晚上有一隻討厭的蚊子從花園鑽進了房間,在耳旁嗡嗡叫,弄得覺都睡不好,怎麼辦呢?孩子們都動起腦筋來了。苗苗的主意來得最快:“我們將房間弄成像Hollowing(鬼節)那麼可怕,蚊子就不敢來了! ”我問:“那你們也嚇得不敢進來怎麼辦?” 苗苗眼珠子一轉,又提出另一個辦法:“青蛙吃蚊子,我們放一些青蛙在房間好嗎?” 我搖搖頭:“青蛙會呱呱叫,太嘈了我們怎麼睡覺?”
。等搶著說話的姐姐沒詞了,弟弟才有機會講出他的辦法:“我們放一個Stop sign(停車標誌)在門口,蚊子看到就不進來了。” 哈哈,弟弟以為蚊子跟我們一樣遵守交通規則呢!

弟弟剛學寫字畫畫,拿筆還不穩,第一次畫人,嘴巴都長到臉外去了。我鼓勵他繼續畫,說:“這個是你,現在你來畫一個姐姐”。弟弟又畫了一個,他還懂得在小人頭上加幾根頭髮,以示是姐姐。我再鼓勵他說:我們再畫一個莎莉吧! 他剛畫好,苗苗跑來一看,氣憤地大叫起來:“我的頭髮為什麼比莎莉短?”不由分說就要搶弟弟的筆去塗改,弟弟不讓姐姐碰他這第一張傑作,兩人扭成一團,又哭又叫,好不容易才能將他們分開。晚上我給苗苗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地方很缺鹽。有一家人只剩下一塊鹽巴了,爸爸想省著用,就將鹽巴放在飯桌中間,讓兩兒子看一眼吃一口飯, 想著飯是有味道的。過了一會兒弟弟告狀了:‘爸爸,哥哥看了兩眼鹽巴還沒有吃一口飯!’ 爸爸回答說‘別管他,咸死他! ’ ” 。苗苗笑了起來“看著鹽巴怎麼會咸死他?! 又不是真的吃。 ”我說“是呀,那麼弟弟將你的頭髮畫短了一點兒你為什麼要生氣呀?那只是畫而已。”

星期天開車去橙縣姑姑家玩,出門時烏雲密佈,苗苗告訴弟弟說:“太陽可能去了姑姑家,我們等下就能看到”。結果到了姑姑家還是天陰多雲,苗苗又跟弟弟講:“太陽可能去了中國”。這可沒法認證了,除非打電話給正在中國出差的爸爸。
******************************************************************************

家裡換新地毯那天,波斯貓Angel 躲在大電視櫃後面呆了一整天,到晚上工人們走了它才驚魂未定地跑出來,這跟它一貫害怕生人的習性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晚上9時多,突然發現它躺在孩子們玩樂的太陽屋裡死去了,一下子全家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最後先生拿一個紙盒將Angel的屍體裝進去,苗苗在紙盒上製作碑文:“Angel 5/30/1994 – 5/14/2003 We love you! ”苗苗還在盒子上給Angel畫了像,算是給Angel裝棺了。Angel在我們家9年了,突然去世也許是壽命到了。或者是因為家裡換新地毯讓它感到整個熟悉的環境變了,受了很大驚嚇,導致心臟衰竭…。

Angel比兩個孩子早到這個世界。孩子們小時候,它聽到Baby的哭聲就會跑去嬰兒床邊看看,然後跑來找我們,彷彿是孩子的小保姆。我們出外回家它總是搖著大白尾巴歡快地跑來迎接。給在外地的爺爺、奶奶、姑姑打電話報告大家心愛的大白貓Angel的死訊之後,大家就坐在那裡發呆。關於Angel的種種記憶湧上心頭,忍不住悲傷起來。忽然苗苗揚起噙淚的小臉安慰自己和大家:“Well, that’s part of nature.”( 算了,這是自然的一部份) ,我吃驚地看著眼前這個不到6歲的孩子,她怎麼能對自然和死亡有這樣正確的理解呀! 苗苗這句超越年齡的話,讓我反覆地回味,人生既是自然的一部份,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和萬物的生息繁衍是一樣的。這麼一想,對人世間許多的不捨、不解、不平就能豁達以對了。

還有一次,在後院地上爬著一隻黑色的令人討厭的小甲蟲,我剛想踏一腳踩死它,苗苗趕忙把我拉住:“Don’t kill it. That’s part of nature.”(別殺死它,它是自然的一部份)她還跟我解釋,房子裡發現的蟲子可以消滅掉,在外面的蟲子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不應該弄死它們。小小的孩子又一次給我上一課,不禁讓我對這個每天在眼皮底下轉來轉去的小女兒刮目相看。

不久,學校開展一個保護環境的專題教育,苗苗成為廢品回收和廢品利用的積極分子。牛奶罐,果汁盒,雞蛋盒,鞋盒,廁紙芯筒等等,什麼東西都說要回收recycle。
看到她想辦法用廢品製作玩具,開始還挺欣賞她的創造力,但是後來發展到家裡各處堆放著奇形怪狀的“廢品利用作品”,還不斷從路上撿回來廢品,家裡快變成廢品加工場了! 孩子對道理的理解往往是形式上的,家長不能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只好耐著心等待他們的激情退潮。

去公園玩時,孩子要撿起地上的髒東西和垃圾,家長都會制止,但孩子說,老師說我們要保護環境,不管是不是自己掉下的垃圾都應該撿起來。對孩子來說,老師有最大的權威,作家長的,一方面要配合老師的教育鼓勵孩子做好事,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真是兩難。

有一陣我的手機很討厭,通話中經常會突然斷掉,拿到手機店裡換了兩次電池還解決不了問題。由於使用手機不多,就拖著沒去換新的,結果有一次吃到大苦頭。那天先生出差,晚上我開車帶著老人、孩子去一家不熟悉的餐館跟親戚聚餐,卻迷了路。想用手機聯絡親友,它老毛病又發了,每次剛接通講不到兩句就斷掉,讓我氣得抓狂。當晚聖地牙哥是少見的狂風大雨,一車老少,拿著手機卻無法聯絡,我又急又氣,忍不住大聲發誓,這回一定要把它換掉!後座的苗苗聽到連忙說:“媽媽,你什麼時候不要它就告訴我”。我沒好氣:“怎麼,你想把它recycle當玩具?!” 苗苗說:“不是。它那麼壞,你不要它的時候我要狠狠把它踩幾腳再丟掉! ”啊,原來她要替我出氣,一下子讓我轉怒為笑!
********************************************************************************************
家裡來了客人,苗苗高興地搬出家庭相冊給客人看,客人翻著一本相冊問她:“怎麼沒有看到你?” 她想當然地說:“那時我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弟弟在旁邊不甘落後趕快補充:“那時我還在爸爸的肚子裡”。小傢伙以為女生女,男生男,使大家笑成一團。

奶奶爺爺去旅遊一個月回來,苗苗和弟弟都很高興。睡覺前弟弟親奶奶一下,奶奶連聲說:“好甜! 好甜! ”。弟弟卻皺起眉頭:“為什麼說我很甜?難道我是巧克力嗎”?

弟弟愛玩手電筒照來照去,奶奶讓他關了,別浪費電。有天晚上開車的路上看到夜空中有幾道強烈的探照燈束,弟弟竟指著天空緊張地大叫“浪費電!”。

晚飯的時候興緻勃勃地議論剛才看的電視劇<<康熙王朝>>,我問先生:“你說苗苗像不像康熙小時候身邊那個小丫頭”?還沒等先生回答,苗苗生氣地跳起來大叫:“No! ” 把大家嚇了一跳,奇怪她為什麼反應這樣激烈。我以為她不高興的是那個角色,就說:“那個小丫頭很可愛、很漂亮啊! ” ,苗苗說: “But I am not a small duck head!” 原來她不知道什麼是小丫頭,以為我們在取笑她“小鴨頭”!

弟弟吃飯時很調皮搗蛋,好幾次被我拉離飯桌去洗衣房罰站反省,小鬼很會記恨,他打電話給在中國出差的爸爸,要買一輛警車給他。姐姐在旁邊問他為什麼要買警車, 他說:“要將媽媽抓起來,因為媽媽太凶!”

一天上班時接到幼兒園來電話,說弟弟不小心吞下了一顆玻璃球,現在好像肚子不舒服。我趕到幼兒園時看到他站在哪裡,小臉哭得通紅。他倒是懂得害怕,一見我就要我趕快帶他去醫院,我生氣他怎麼會將玻璃球放到嘴裡去,就嚇唬他:“去醫院就要給你開刀。”他可擔心了:“開刀把肚子打開了怎麼辦?”我說:“那就要給你的肚子裝一條拉鏈。”給醫生打電話之後,醫生說光滑的小球傷害不太大,也許能從大便排出來,不用太驚慌。為了容易排便,弟弟非常配合地接連吞下兩根大香蕉。邊吃邊提出新的擔心:“玻璃球拉出來打破toilet怎麼辦?”唉! 操這麼多心,以後還敢嗎?

我跟孩子們約定,開車的時候,如果是新聞時間就得讓媽媽聽聽新聞,其他時間可以聽他們的兒童歌曲和故事,所以他們也就陪我一起聽新聞了。當苗苗聽到美國士兵在伊拉克戰場陣亡的新聞,對我說:“媽媽,我以後可不當士兵,如果我死了就不能回家見你了”。我說:“但是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衛自己的國家呀”。她不明白:“但是伊拉克不是我們自己的國家,為什麼要去那裡?”是呀,這個問題我們很多大人都想不通,怎麼能跟孩子解釋清楚呢?

聽到總統競選的新聞,苗苗又發表議論說她不想做總統。我問為什麼?她理所當然地說:“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女的美國總統”。我開玩笑:“說不定你是第一個呢?”她認真而肯定地搖頭:“不可能! 很多大姐姐比我大都還沒做呢!”

一年級的苗苗要做一篇作文介紹她的家庭成員,寫到爸爸是做什麼的就跑來問我。我說,爸爸是 president。苗苗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什麼? 爸爸是總統?!”我好笑地解釋:“不是。President這個字可以是總統,也可以是總裁。爸爸是公司總裁,不是國家總統”。苗苗又來了興趣:“爸爸為什麼不做總統?” 我只好搪塞說:“只有在美國出生的人才能被選為總統”。苗苗失望地噢了一聲:“那我和弟弟都不能當總統了”。但是很快又振奮起來了:“那麼我生的孩子就可以做總統了,是嗎?” 對,還有一絲希望!
*****************************************************************************

過去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八十” ,現在有句新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人們對性格很看重,愛用性格去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性格就像長相一樣,在人們心目中有“好的”和“不好的”一般標準。個性開朗、合群乖巧的孩子確實比個性乖僻、膽小畏縮的孩子討人喜歡。 其實性格的形成有天生和後天兩大因素,受本身體質、家庭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很大,是有可能改變的。有心的家長不會因為孩子“天生的個性” 就放棄努力,而會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建立好的心態,改變他們一些心理弱點,使他們成長為更容易被群體接受的“性格更好的”人。

我們兩個孩子,姐姐身體健壯,能吃能睡,愛笑愛唱,反應快,社交能力強,是個不需要操心就能贏得掌聲的孩子。而弟弟小時候體質弱、膽子小,固執、內向,跟姐姐在身體上,能力上,學習速度上反差很大,一度令我們擔心。小姐姐1歲生日就下水游泳,2歲就愛畫愛寫,上幼兒園和小學,一路深得每個老師喜愛,不斷得到表揚、獎狀,讓全家為之驕傲。而弟弟生病頻繁,老皺著小眉頭,過了3歲才開始講話,4歲多還去不掉尿布,拿起筆不到兩分鐘就說累。不喜歡的飯菜到了嘴裡也要吐出來。我們用盡辦法,哄的、嚇的、硬的、軟的,他什麼招都不吃,固執得讓人氣惱。看來他的個性很難搞,怎麼辦呢?

後來跟幼兒園老師、兒科醫生等談過,看了一些文章,意識到不能全歸罪於他的性格。分析孩子的行為,得從他的身體狀況和圍繞他的生活環境著手。從弟弟的心理來講,有一個很強的姐姐壓在上頭,就像一場永不會贏的比賽,看著無望得勝,也就容易放棄努力了。大人給予小姐姐的讚揚是不知不覺的,但聽在弟弟耳裡,看在弟弟眼裡,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他不知道是否能夠得到同樣的讚揚,嘗試的自信心就受到影響。何況體能上
相差兩年的孩子差距是很大的。姐姐老想跟弟弟比賽跑、跳、捉迷藏、先做完什麼事情,雖然在同一起跑線上,同一時間開始,看似公平,但弟弟跟姐姐差一個頭,總是不夠姐姐快,其實並不公平。幾次之後,弟弟就堅決不肯再跟姐姐做任何比賽。每次姐姐一叫開始他就故意停下來,自動退出。明白這個心理問題之後,我們就注意多給他獨立表現的機會,多表揚和鼓勵他,使他培養起自信心。同時也將情況告訴幼兒園老師,請她們配合。

對弟弟學習時精神不夠集中,容易喊累的問題,我們去掉“他比較懶”的主觀定論,著手找原因。他睡覺時不很安穩,容易做惡夢,呼嚕打得很響。醫生分析這說明他睡眠的品質不好,用嘴而不是鼻子呼吸。如果吸入的氧不夠,長久下來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精神不集中、容易疲勞都可能跟這有關。沒想到孩子睡覺打呼嚕還有這麼大的學問! 根據醫生的建議,我帶弟弟到兒童醫院的睡眠實驗室(Sleeping Lab.) 去睡了一個晚上,讓醫生通過各種測試去做診斷。據說這種科學方法才應用了6-7年左右,對分析睡眠障礙問題有很大幫助。躺在病床上的弟弟被幾十根通往各種分析儀表的電線五花大綁似的繞滿全身,包括頭部。整個晚上我在旁邊小心看護著他,防止他翻身時將電線扯掉,渡過了漫長難熬的一夜。一個星期之後報告出來了,顯示他的確有呼吸不好,吸氧不夠的問題。

下一步要找他為什麼用嘴而不是鼻子呼吸的原因。醫生根據他容易嘔吐、咳嗽、流鼻涕,而又不是真的感冒等狀況,建議我們給他做過敏測試。聯想到家裡養貓期間,弟弟經常生病,自從貓死了沒有再養寵物,之後他確實病少了。而有兩次去姑姑家跟貓玩了之後
,眼睛腫得像兩個大核桃,看來他真有可能有過敏的問題。測試的時候醫生在他背上用藥水紮了十八個點,用於測試十八種過敏的種類,讓我覺得很新鮮好奇。過了十多分鐘之後,有三個點變成粉紅色的包包腫起來,其他的沒有動靜。醫生檢查之後,確定地告訴我弟弟對貓、狗和蹣蟲三樣東西過敏。她建議我們避免他接觸貓、狗,給他的睡床換上帶防蹣蟲處理的床褥枕被。按她的建議去做之後,不需要吃藥治療,弟弟睡覺的呼嚕聲竟然從此消失了! 只要他的身體強壯起來,性格和學習方面的問題一定能改善的。

對症下藥很重要,很多家長知道孩子體質弱,只想到加強體育鍛鍊,可是如果不找出根源,就會事倍功半。因人施教也很重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採用適合的方法,才容易湊效。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有同樣的性格,畢竟人不是工廠的模子印出來的。從孩子不同的性格中父母要發現好的一面加以引導,培養他們成為品格優良的人。******************************************************************************

苗苗從小就愛看電視,看得那個聚精會神啊,面部表情跟著電視內容變化,別人在旁邊說什麼、做什麼她都完全不知道。弟弟小時候不那麼愛看電視,只喜歡玩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汽車玩具。最近弟弟也迷上電視了,看得高興時跟姐姐一起大叫大笑。看到媽媽走過來,他知道媽媽不喜歡他們多看電視,趕快為自己開脫:“是姐姐傳染給我的。”

其實孩子看電視未必都不好,有些電視節目確實很精采,對孩子的知識面和智力發展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所以我們允許孩子看一些兒童電視節目和Discover等介紹動物和自然界的節目。但是由於苗苗太愛看電視,讓她自動自覺地離開電視機是不可能的,所以跟很多父母一樣,我們也頭痛如何將孩子從電視機前趕去做功課或彈琴。我不贊成那種衝過去啪的一聲將電視關掉的家長作風,孩子雖小也得尊重她。於是嘗試跟她約定:“看完這個節目就關機去做功課好嗎?”為了能繼續看,她忙不迭地點頭答應。然後我就去做別的事。但是好幾次發現怎麼那麼久都沒完?跑去問她,她指著電視說:“你看,還沒完!”
,我看到確實還是原來那些卡通人物,只好疑惑地再等下去。有一次實在是太久了,我將兩天的報紙都看完了她還沒完,就板起臉審問她:“苗苗你可不能說謊,告訴我,剛才真的就沒有出來廣告嗎?” 苗苗最怕人家說她撒謊,趕快申辯:“有廣告。可是它說: ‘Cartoon network, we will be back’”原來如此! 難道電視說We will be back就沒完沒了看下去嗎?! 我正要發火,卻忽然感到自己理虧。就像做商業合同一樣,如果我們沒將前提條件寫清楚,或者用語不明確,出了漏洞又能怪誰呢?我將火氣吞回肚裡,從此每次一字一句講清楚:“看到廣告一出來就關機,Ok? ”

有時孩子不聽話,講道理也無濟於事,確實讓大人氣得七孔冒煙。大人生氣就愛施展權威,用各種認為有效的懲罰方法。對孩子用暴力最不好,造成的心靈創傷和跟父母的隔膜是很難消除的。可是完全靠孩子自覺而沒有一點紀律管束也不行,孩子長大之後是社會的一分子,從小養成尊守規則、尊重他人的態度是重要的。家長對孩子的命令不能下得太急,因為如果他們沒有反應過來,或者想試探大人的容忍度而不馬上做,就會造成尷尬的局面,大人覺得權威被孩子挑戰,容易發大火,用激烈的方式去懲罰孩子。這樣的緊張氣氛多次反覆,就影響了親子關係。不知道從哪本書上我學到了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方法,讓他們做什麼事,如果他們不想動,我就宣佈一個限定完成的數目,然後開始大聲數數,這一招挺靈驗,通常孩子聽到開始數數就飛快地搶在數目結束之前完成。當然,我們主要是要促使他們改變“態度” ,如果看到他們已經在儘力做,而設定的時間不夠,就要放慢數的速度去遷就一下,讓他們能夠在數完之前完成,然後再來一個誇獎,讓他們感到得意。現在,當家裡人叫不動孩子時,只要媽媽開始大聲數“一、二”,他們就會趕在“三”出口之前行動。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說到做到的,被罰一個星期不能看電視或電腦遊戲就太慘了。媽媽的權威就是靠這個招兒施展的。

苗苗每星期天去華夏中文學校。對在美國生活的孩子來說,學中文又難又沒趣,做中文作業時總不專心,大人很頭痛,連哄帶罵地花不少力氣才能搞定。有時她委屈地抗議:“為什麼我的同學都不用去中文學校?”我們總是理直氣壯地說:“因為你是中國人!” 這顯然不能讓她心服,可是更多的道理她現在還不懂,希望她長大之後能體會父母讓她學中文的苦心吧。

弟弟只有4歲,還沒到上課年齡,不用做中文功課,逍遙自在地玩耍。看著姐姐挨訓斥,他得意地說:“我不用上中文學校,奶奶說的,I am American”。原來有次聽弟弟說在幼兒園有個小朋友笑他“Chinese”,奶奶就教他反駁:“我也是美國人!”不要被欺負。沒想弟弟以為他這個“美國人” 就不用學中文了!
******************************************************************************

自從苗苗的門牙開始鬆動,她就興奮地每天使勁搖它們,期待著脫牙的晚上,牙齒仙女會來,用一個錢幣換她掉下的牙齒。我本來不懂這個典故,自她一臉興奮地講給我聽之後,就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個“重要任務”。後來她每脫一個牙齒,充當牙齒仙女的我就要在她熟睡後躡手躡腳地潛入她的房間,用一個錢幣換走她壓在枕下的牙齒。第二天看到她驕傲地舉起錢幣向大家報告牙齒仙女來過了,我也跟著她樂。

掉了兩個門牙之後,苗苗笑起來嘴裡空了個大洞。一天我哄弟弟吃青菜,說:“你要吃了才能長大”。弟弟卻態度堅決地搖頭:“我不要長大! ” 我奇怪了:“為什麼?” 弟弟指著姐姐的嘴巴說:“我不要6歲,6歲要掉牙齒! ” 小姐姐連忙湊到弟弟耳邊說悄悄話:“你不知道,掉牙齒的晚上會有tooth fairy(牙齒仙女)來放一個錢幣在你枕頭底下。I lost four teeth. I am rich! (我掉了4個牙齒,我發財了!) ”。弟弟疑惑地看我的反應,我使勁點頭為小姐姐作證,心裡卻在暗暗發笑。聖誕老人…牙齒仙女…, 快樂的童年不就是由孩子們的美好願望編織起來的嗎?

雖然苗苗正在學幣值,但對金錢的意義並沒有實際概念。有一次在排隊買東西時,她在地上檢到一分錢,排在後面的一位阿姨說:“That’s nobody’s. You may keep it.
(那是沒主的,你可以留著它)” 她興奮地舉起那個一分錢叫著: “I am rich! I am rich!” 像那一分錢能買個飛機似的,把排隊的人都逗笑了。不過她也響應學校提出捐錢給貧困孩子的號召,從自己的小豬錢箱裡掏出錢幣來,將學校發的捐錢盒子裝得滿滿的。

苗苗很會照顧人,當她聽到我們喊累就會提出給我們按摩。她雙手雖小,但非常賣力,捏脖子捶腿,讓我們從身上舒坦到心裡。有一次她讓爸爸趴在床上按摩肩背,按完一邊她不用爸爸轉身,自己跑過另一邊去,邊說:“You are my customer (因為你是我的客人)”將爸爸逗得笑了起來。按完後爸爸誇讚一聲 “Good service!” 給了她一個25分硬幣做獎賞, 她高興得合不攏嘴。晚上緊緊捏著那個硬幣睡覺,不肯放進小豬錢箱。別看孩子小,對自己幹活賺回來的錢跟別人給紅包的錢那感情是不一樣的。

苗苗從小就很在意我的感受,看到我不高興她會特別擔心。有一次接她放學,邊開車邊問起她上午的演講課講得怎麼樣,她吱吱唔唔地回答 “It’s ok!”,與她得到好成績時興高采烈的神氣回答不一樣。我讓她給我看老師的評語單,她在書包裡掏了半天,說:“忘在學校裡了” 。我直覺她沒說實話,讓她在書包裡再找找。後來,從倒後鏡裡看到她側著身子在擺弄什麼,然後遞給我那張評語單。我一看就明白了,有一個A-被改成A+的痕跡。我生氣地說:“苗苗,媽媽不喜歡說慌的孩子! ” ,苗苗小臉開始通紅,最後哇一聲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不是騙子 ”。我嚴肅地質問:“為什麼要偷改老師的評語?” 她抽抽搭搭小聲地說:“我怕你看到我講得不好會難過” 。原來是這樣! 我柔聲安慰她:“演講是很挑戰的事,要練習很多次才能講得好。媽媽知道你盡了努力,講得不好也沒有關係。你看,內容、音量和姿態你都得到A+,只有眼神是A-,可能因為你看講稿太多,看聽眾少了,以後我們來練習少看講稿,多看聽眾就好了”。

這事讓我反省到自己是不是無意間流露出對孩子的成績和表現過份關注,無形中給她壓力。有些孩子對父母的反應很敏感,希望看到父母為她的好表現高興驕傲,害怕看到父母的失望和不滿,如果我們做大人的不小心,久而久之,孩子為了取悅父母,會扭曲了他們的心態。要扶持一株幼嫩的小苗長成一棵正直的大樹,可不光是澆水施肥那麼簡單啊。
******************************************************************************

過去兩年多先生經常出差,我一個人帶兩個年幼孩子,遇到的為難境況真不少。有次帶兩個孩子去海洋世界看海豚表演,散場時人潮湧動,弟弟被踩到腳,不肯再走了,我只好彎下身將他抱起來,手上又是相機,又是皮包,又是水瓶,一下子手忙腳亂,就那麼一陣功夫,就不見了苗苗。我抱著弟弟拚命擠向前,好不容易到了出口人比較疏通了,卻沒有看到苗苗,我邊喊著苗苗邊向四處張望,工作人員告訴我,這個大表演場有幾個出口,通往公園不同的方向。就是說苗苗有可能從另一個出口走出,去了別的地方。我一聽急得渾身冒汗,領著弟弟跑去另一個出口處,還是沒有找到她。來回跑了幾次,人群都散了,弟弟也跑不動了,我正急得要掉淚,忽然看到遠處苗苗的身影,正在跟兩個大人講話,我跑過去將她緊緊抱著。那對夫婦說:“她丟失了,我們正想帶她去管理處。”美國常有侵犯兒童罪案發生,雖然是虛驚一場,但是已經叫我難以承受。我正色地教苗苗,下次要是不見了媽媽,一定不要亂跑,要站在原來的地方等媽媽回來找她,決不能跟其他人走。

帶著4到6歲之間的孩子去購物總是提心吊膽,這時已經不能像小時候將他們丟進購物車推著走那麼省事了。他們對什麼都好奇,都想摸一摸,讓我防不勝防。走到水晶玻璃的貨架旁,有個擺設很漂亮,我正準備拿起來看,一回頭看到弟弟也正要有所動作,頓時嚇了一跳,此非久留之地,還是趕快走吧。出來之後,我警告他們,如果你們亂摸亂動,打破了東西媽媽要賠的。他們問:“要賠多少錢?” 我瞪大眼睛嚇唬他們:“要好多好多錢!”,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 piggy bank (小豬錢箱) 有好多錢。” 唉,泡在蜜糖罐裡的孩子怎麼才能讓他們懂得錢的觀念呢?

小姐姐獲得優良品行獎,學校來函請家長參加頒獎儀式。 那天早上牽著弟弟,提著相機按時趕到學校操場。校長講話之後,宣佈獲獎孩子的名單,排成一列準備逐個接受獎狀。我和家長們正紛紛拿出相機,準備捕捉值得紀念的鏡頭,背後的弟弟拉著我的衣角,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要大便”。我一聽急了,低聲安撫他:“弟弟乖,忍一忍,等姐姐領完獎再去廁所好嗎?” 弟弟懂事地點點頭。過一會,回頭看到他抓住褲子在那兒跳腳,小臉紅紅的,我心想不行了,沒準他快忍不住了! 只好當機立斷拉著他飛快地跑去廁所,嘴裡不停地催他:快點! 快點! 幸好前後不到兩分鐘解決了問題,氣喘吁吁地趕回會場,剛好輪到小姐姐領獎,直到將她甜甜的笑臉照下來,我的心還在撲通撲通亂跳著。

最麻煩的是開車途中兩個小鬼在後面從文鬥變成武鬥,變成混合雙打。對他們絆嘴告狀我都可以充耳不聞,但當震耳欲聾的哭叫發生時,我就無法不頻繁地“瞻前顧後”,窮於照應。顧得看後面發生的情況有多嚴重,排解糾紛,將哭叫的那個安定下來,就顧不上平衡車子,保持車速和平穩。在高速公路上這是很危險很可怕的狀況,雖然已經多次警告,但是兩個孩子打起架來是不分時間不顧場合沒有預警的,一分鐘前還在嘻嘻哈哈挨頭挨腦,霎那間就能互相開火。有次我被他們弄得精疲力竭,忍不住抱怨:“帶你們兩個孩子上街真麻煩! ” ,苗苗緊接著說:“是呀,如果你只有我一個就不會這麼麻煩了。我以後也不要兩個孩子,太麻煩! ” 這簡直叫人火上加油!

有一次車開在路上他們又在後座爭吵起來,到十字路口亮起紅燈,我踩著煞車回過頭去調停了一會兒。再回過頭來已經轉成綠燈了,趕快鬆開踩煞車的腳,結果“砰”一聲撞到前面還沒起步那輛車。心裡一驚,趕快下車去視察災情。對自己的過失沒什麼好說的,滿懷抱歉地走上前去將駕駛執照保險單遞給對方,她在抄寫的時候我回頭去看看自己的車,立時又是一陣頭皮發麻! 原來兩個小鬼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溜下車來,站在快車道上看兩邊來往車輛的熱鬧! 這一驚非同小可,我一個箭步衝過去,老鷹抓小雞,一手拎一個,將他們塞回車裡,關上車門直喘氣,再堅強的神經也受不了這麼一驚一咋呀!
******************************************************************************

對苗苗來說,米飯是天底下第一美味的食物。不到七歲的孩子每頓能吃滿滿3、4碗飯。看她挺著圓滾滾的肚子一再添飯,我們都擔心她再吃下去要變成個大胖妞了。為了減少添飯的次數,她還用飯勺使勁將碗裡的飯壓得實實的,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捧著碗狼吞虎嚥的樣子活像餓了多久的難民,但結實粗壯的身材,卻像個騎在牛背上的快樂農家小姑娘。她在小學班裡是唯一的中國人,有次自選演講主題,她講米飯,講得開心又生動,老師給了很高的評價,還說“聽了你的演講讓我們每個人都很想吃飯了”。

弟弟卻只愛吃糖果、餅乾和豆沙包之類的甜食。吃飯是他最不情願的事,半碗飯好久都吞不下去。當我們哄、嚇、罵、罰都不湊效時,最後幾口往往只能強迫性地硬喂到他嘴裡。有次小姐姐自告奮勇說讓她喂弟弟,我很高興,一轉眼小姐姐開始能幫忙了! 我剛轉進廚房沒多久,兩個小傢伙就興高采烈地舉著空碗跑來報告說吃完了,我半信半疑地看著姐姐手裡的飯碗,確實吃乾淨了,怎麼這麼快? 姐姐有什麼法術讓弟弟乖乖就範?下次姐姐又喂弟弟,我多一個心眼留意他們。原來姐姐不耐煩弟弟老吞不下去,乾脆三口兩口把弟弟的飯給吃掉算了,怪不得兩個人皆大歡喜! 派苗苗去給弟弟喂飯,無異於派饞貓去看守魚,還能有剩的嗎?!

週末帶苗苗和弟弟去公園玩,他們興高采烈地騎上Marry-go-around的獅子和斑馬,隨著音樂轉啊轉啊,忽高忽低。後來知道了要是能在旋轉時伸手摘下棍子上的小鐵環就可以免費再玩一次。苗苗對站在場外的我豎起大拇指說:“Mommy, good luck to me!” 我看著掛得高高的鐵環,不禁為她擔心。結果,只有大人和高大的青少年能夠在高速旋轉中摘下小環,苗苗的小手臂離鐵環遠著呢! 但是苗苗不服氣,一輪結束以後,她迅速解開腰間的安全帶,一溜煙地跑去那頭座位最高的長頸鹿旁邊,等那小孩一下來,她就爬了上去,遠遠地又對我豎起大拇指喊:“I will get it!” 但是儘管苗苗雙眼緊盯著小環,一次又一次拚命傾身伸長胳膊去摘,還是夠不著。我不平地對工作人員說“你們放的高度只有大人才拿得到,對孩子真不公平! ”苗苗一出來就抱歉地對我說:“Sorry mommy, I did not get any one for you.” 我心疼地撫摸著她的頭:“沒關係,你努力了! 他們的環放得太高,對孩子不公平。” 我還在為孩子感到委屈呢,苗苗卻已經找到了答案:“啊,我明白了! 因為那個叔叔還沒有孩子,所以他不喜歡孩子!”。這孩子不鑽牛角尖
,有開解自己的本事,總能很快找到一個說法,將不高興拋到腦後。如果我能像她一樣豁達,將會減少很多煩惱。

一天苗苗在看電視上一個講吸煙對人體傷害的科教片,當看到吸煙給肺部造成黑色陰影,聯想到爸爸有抽菸,她竟傷心地哭了起來:“我不要爸爸的肺黑掉,我不要爸爸死掉!”女兒的真情流露讓先生感動得無以復加,立即向她保證,在她7歲之前一定介煙! 先生在我們認識之前就已經抽菸了,似乎只有在煙霧圍繞中才能思考。婚前我以“女朋友”的身份施壓都沒能讓他放棄,婚後就只好全盤接收了。為了他的健康,我曾悄悄買過一瓶據說聞了就會討厭煙味的中藥液劑,想趁他熟睡時讓他聞,但是這種彷若謀殺的手段讓我害怕,下不了手。實際上抽菸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真有決心介,什麼方法都是沒用的。

沒想到女兒的不時提醒真的讓先生在2004年底將煙徹底介掉了。眼看他的胃口、身體都因介煙而變好,人壽保險年費還大幅下降,讓我驚奇女兒對父親的影響力真厲害,一哭一嗲就能將父親的心融化掉,乖乖就範。實用主義的我不禁挖空心思地想“還有什麼我辦不成的事可以借助女兒的威力呢?”
************************************************************************

苗苗的思維很活躍,經常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有一次她忽然問我:“是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結婚”?我楞了一下,小姑娘在想什麼呢?我謹慎地回答:“不一定,只有你很愛一個人才會結婚” 。苗苗說:“但是我想永遠跟你和爸爸住在一起” 。哦! 原來她小腦袋裏想的是結婚就不能跟爸爸媽媽住了。我就逗她:“但是你可以買一個房子住在我們隔壁呀。不過如果你的丈夫不喜歡你的爸爸媽媽呢?” 苗苗想都不想,揮起胳膊:“那我就趕他走! ” 啊,怪不得大家都說女兒好!

有一次她問:“是不是所有的繼母都是壞人?” 我說:“當然不是呀!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她說:“故事裡的繼母不是都很壞嗎?” 確實,所有童話故事裡的繼母都是壞人。可是現實生活中,領養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離婚率越來越高,繼母繼父也就越來越普遍了。苗苗也一口氣告訴我她的班上誰有繼父,誰有繼母,哪個同學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一起參加學校的活動。沒想到需要跟這麼小的孩子解釋這麼複雜的人世關係。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孩子們纏著我講故事。有次我得意地告訴他們,媽媽當學生的時候很會講故事。在女生宿舍裡,每天晚上大家放下蚊帳,關了燈就嚷著讓我講故事。我就在黑暗中給大家講看過的書,《西遊記》、《聊齋》、《福爾摩斯探案集》等等。有些同學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後來我講到中間就會點名,誰要是睡著了,就要被罰。兩個孩子聽到這裡搶著保證:“我們聽故事不會睡著的!”這時我真恨不得把自己的話給吞回肚子裡。此時不同彼時也,現在忙活一天,只有到孩子都睡了才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安安靜靜地上網、看報,其實心裡總是巴望他們趕快睡著,就怕他們吵著要再講一個!

不論講什麼故事,4歲半的弟弟你講什麼他相信什麼,而快7歲的姐姐卻會提出很多疑問。她老想搞清楚什麼故事是真的,什麼情節是假的,為什麼有錢人總是壞的,窮人總是好的…。對阿凡提耍小聰明、占人便宜之類的民間故事,她會評論說,捉弄人不是好行為。國內的兒童讀物中,老鼠、狐狸、狼總是壞蛋,有些故事一開始就講如何設圈套捉它們,她就會打抱不平:“小老鼠還沒有做壞事,還不是壞蛋,為什麼要這樣對它們?” 美國的兒童教育強調公平、公正,平等待人,孩子學會不預設立場,用事實去判斷是非是很好的。這讓我開始留心挑選兒童讀物,有些讀物跟我們的價值標準不一樣,得避免使用。孩子很小,分辨能力還不強,不同的是非觀念會帶來混淆和誤導。

還有幾個月弟弟就要進Kindergarten學前班了,我們開始多放一點注意力去輔導他建
立語言能力。弟弟對英語人稱還不能熟練使用,一著急“他、她、它”就亂套了。跑來
向我告姐姐的狀時,一說到He、Him就被姐姐逮著取笑,讓他又氣又惱。後來我就跟他
練習快速地問答,爸爸、媽媽、姐姐、奶奶、爺爺是He 還是 She。家裡人問完了就延
伸到親戚家,莎莉、飛飛、紅姨、寧姨…。當我問到姨丈是 He還是She?他停了一秒,
反問我:“哪個姨丈?”他的問題令我氣結,難道哪個姨丈會是“她“嗎?! 不過,這
也看出他是個細心的孩子,先搞清楚問題才回答。相形之下,姐姐就比他粗心,有時候
讓他們幫我去拿東西,姐姐為了搶第一,只聽一半就箭一樣地射了出去,到地方了才發
現還沒搞清楚要拿的是什麼!

華人在美國名字很多,每個人有中文名、英文名、還有暱稱nickname。由於平時很少使用中文全名,弟弟對家人的中文名字很陌生。現在快上學了,我開始教他家裡每個人的中文名字。他跟著我讀了幾遍,忽然提出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家的人都是
髒的?”我摸不著頭腦:“誰說我們家的人都是髒的?”他說:“你說的。你說爸爸是髒海明,姐姐是髒茵苗,我是髒卓立” 。哎呀,真要命! 中國百家姓排第三的這個張,到
他耳裡竟變成不乾淨的“髒”了! 孩子們再問到其他親人的姓就更奇怪了,媽媽姓蔡(菜)
,莎莉姓嚴(鹽) ,姑丈姓于(魚) ,姨丈姓朱(豬),他們越聽眼睛瞪得越大:“為什麼全是會被人吃掉的? ”被他們這麼一攪和,我不禁感嘆中文的同音字實在太多了,對於
還不會認幾個中文字的孩子來說,怎麼搞得清楚?
******************************************************************************

一天弟弟在電視上看到結婚的場面,捧著鮮花披著白紗的新娘十分漂亮迷人。弟弟情不自禁地說:“我以後也要跟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結婚”。我笑了:“弟弟這麼英俊,
當然是跟很漂亮的女孩子結婚啊! ”弟弟兩隻小手臂勾著我的脖子,認真地看著我的臉問:“她會比你還漂亮嗎?”我頓時受寵若驚! 在弟弟的眼中,媽媽的皺紋和雀斑竟然都是
不存在的,媽媽就是天下最漂亮的人。 弟弟的真心讚美讓我飄飄然地高興了好半天。大
人況且如此喜歡聽讚美,何況孩子呢?以後對孩子們的讚美更不能吝惜了。

暑假期間,全家老少登上一艘”名人號”豪華郵輪,作阿拉斯加七天冰川之旅,並在旅程中慶祝奶奶80大壽。從西雅圖開船不久,互聯網和手機訊號就全沒有了。到哪裡都背著手提電腦的先生,這回不得不徹底放下工作,跟大家一起全心身地放鬆享受。船上設施豪華,節目繁多,美食豐富,還設有賭場和兒童樂園,一家大小各有所適,吃喝玩樂很盡興。最後一天傍晚大家聚在一起欣賞浩瀚海面上的美麗日落,苗苗開心地說這是最長最好玩的vacation!忽然她想起什麼,說:“可憐的船長,他已經一個星期沒睡覺了! ” 好心的苗苗,以為只有船長一個人在開船,開了七天還不快要累死了!

講起奶奶的生日,我說:“奶奶的生日7月7日最好記了” 。孩子們好奇地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七七蘆溝橋事變,中國人都記得這一天。” 講到中日戰爭的慘痛歷史,孩子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戰爭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畢竟很模糊。苗苗想起在夏威夷珍珠港博物館看過日本飛機轟炸珍珠港的電影,急忙問奶奶:“你的生日蛋糕被日本鬼子的飛機炸爛了嗎?” 奶奶啼笑皆非:“唉,那時哪像你們這麼幸福,哪有生日party、生日蛋糕啊! ”

苗苗上學期課外活動參加社區活動中心的體操班,很喜歡。但下學期想進入這個體操班的孩子特別多,報名那天有些家長早上6點鐘就去排隊領號,我們去得不夠早,被放在Waiting List等待消息。報不上名,我和苗苗都有點兒沮喪。

傍晚我陪著苗苗練習彈鋼琴,忽然她停下來跟我說:“媽咪,我長大了要開一個體操學校!” (我知道她還想著體操班報不上名的事,孩子在用想像去彌補她的遺憾)。
我說:“好呀! 這是個好主意!” (媽媽得鼓勵她多“做夢”)
苗苗:“我的體操學校要比這個大,就不會有學生報不上名了”。(其實她在安慰自己)
我問:“可是學生太多你怎麼教得了呢?” (提問題能刺激孩子思維)
苗苗:“他們的媽媽會給我很多學費,我就可以請很多老師來幫我教學生。” (不錯,初
步懂得商業邏輯)
我問:“很多老師,很多學生,很大的地方,你怎樣管得了呢?”(我想給她適度的挑戰)
苗苗:“我可以在牆上裝幾個電視,每個地方我都能看到”。(還懂得使用管理手段)。

她為自己描繪的情景振奮起來,繼續發揮想像:“我的學校不光有體操課,還會有很多好玩的Games, 每個小朋友都很想來”。(對顧客心理無師自通!)
我故作擔心:“那時候爸爸媽媽老了,你這麼忙怎樣照顧我們呢?”(但願她長大了不要成為個工作狂!)
苗苗趕快安慰我:“Don’t worry, 我會帶你們去shopping和看病的,還有弟弟 呢! ”( 唉,讓我看到變成奶奶爺爺的樣子了。)

從孩子的志願改變可以看到她思維成熟的軌跡。四歲多說長大要做工程師,只因為知道爸爸和姑姑是工程師。五歲多說長大要做動物園飼養員,是因為開始對動物感興趣。7歲說要開體操學校,已經懂得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別人的需要去想像長大要做什麼,而且還會想到怎樣做。至於她將來真的要做什麼,誰能預料呢?

****************************************************************************************************

弟弟學話比較遲,送他去做3歲體檢時我曾憂心忡忡地問家庭醫生,他現在還不會講話, 會不會不正常?醫生檢查之後意味深長地笑著說:“什麼時候他一開口講話,恐怕你要他閉嘴都難!” 果然如此,弟弟開始講話雖然晚,但之後的進步確實滿快的。不過,他上頭有個語言能力強,反應快,聲音高的小姐姐,在爸爸媽媽面前總搶不到機會講話。其實這是因為兩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注意力。我們知道如果這樣下去會影響到弟弟的自信心和講話的意願,就花了不少功夫去教育姐姐跟弟弟“take turns” 輪流講話,不要搶話。這對脾氣急躁,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小姐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弟弟講話一結巴,或用錯了字她就忍不住要接口。弟弟講話被打斷,就會生氣喊叫,有時候還委屈得哭起來,發大脾氣。被兩個孩子吵得頭昏腦脹時,我只好深呼吸一下,再去平息烽煙。怕吵歸怕吵,我們還是儘量鼓勵孩子講話,不管他講的是否符合邏輯,句子是否完整,都表現出興趣。因為跟孩子對話是最好的引導機會,讓孩子愛講話,一方面能培養他開朗的性格,另一方面能促進他與人溝通,這對於他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太重要了。

有一陣子我和先生講話的時候弟弟總是在一邊同時跟我講,我要是不及時答上他的話他就生氣。我批評他這是不禮貌,別人講話他不能同時講。我問他:“你說,媽媽怎能同時聽兩個人講話呢?” 弟弟的回答理直氣壯:“你有兩個耳朵呀! ” 原來他以為媽媽兩隻耳朵可以同時聽兩個人講話! 我跟他解釋,人有兩隻耳朵,但是只有一個腦袋。耳朵只是通道,腦袋才是接收話的地方,而且媽媽只有一個嘴巴,也不能同時答兩個人的話。弟弟認真點著頭,似乎明白了。有時候大人以為孩子在胡鬧,其實是因為大人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看問題,如果蹲下來在孩子的高度看事情,就會明白視角是不一樣的。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每天報紙、電視、廣播都看到兩黨候選人布殊總統和約翰參議員的報導照片。一天晚飯時,苗苗一本正經地說:“我會投票給Bush,他長得好看些,John Kerry 的臉那麼長,樣子很奇怪”。我們笑了起來,孩子竟是這樣關心政治的! 我們告訴她選總統不是選演員,不能看樣子,要看他的領導能力。苗苗好奇地追問:“那麼你們會選誰”?其實我們也在矛盾中。我說:“我不喜歡布殊總統太喜歡打仗”。苗苗瞪大眼睛說:“伊拉克做壞事,為什麼不能打?” 我說:“你不贊成弟弟的時候,衝過去打他一頓就行嗎?要是都愛打仗,這個世界就沒有太平了。” 先生笑我國家大事也能用孩子打架去解釋?我說不然哪能跟一個七歲孩子講得清楚?

過了兩天,檢查苗苗的學校作業時,發現她用against這個詞造的句是:“I will vote for John Kerry and against president Bush, because I love peace. ” (我會選約翰,反對布殊總統,因為我愛和平) 。我嚇了一跳,不知老師會怎麼想的。顯然上次的對話改變了她選總統的主意,不再看誰長得好看,而是看誰不會愛打仗。

晚飯後我看總統候選人最後一輪電視辯論時,苗苗滿有興趣地擠在我身邊,邊聽邊
問。當聽到John Kerry不反對同性婚姻時,苗苗從沙發上跳起來喊:”What? Girls marry girls and boy marry boys?! It’s the most disgusting thing in the earth! Now I change my vote to Bush !”. (什麼? 女孩跟女孩、男孩跟男孩結婚?這是地球上最令人作嘔的事情! 現
在我要改投布殊總統票!) 我使勁把她摁下來,激動什麼呀,你還要等11年才能投票呢!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因為我們的生活被資訊和娛樂媒體緊密包圍著,孩子很容易從電視、電影等多種渠道提前接觸社會。因此做父母的最好有思想準備,沒準哪一天換牙年齡的孩子會冒出個讓你吃驚得掉牙的“大人問題”。

眾人眼裡老實規矩的弟弟,快滿5歲也開始長心眼了。他跟阿姨說要吃糖,阿姨說不行,快吃飯了,吃了糖可就沒有胃口吃飯了。他一臉誠實地跟阿姨說:“媽媽說可以的”,阿姨以為他去問過媽媽,就給他了。他跟我說要帶一個玩具去幼兒園,我說不行,家裡
的玩具不帶去幼兒園,幼兒園的玩具也不能帶回家,他認真地告訴我:”老師說可以的” 我半信半疑地也就讓他帶了。後來出現了明顯的不可能,我們才發現這是他的一廂情願。他認為媽媽比阿姨“大”,老師比媽媽“大”,遇到行不通抬出更大的那個就行得通。

有一次去小表姐莎莉家玩,告別出門時我發現他的衣服跟褲子束成一團,就伸手去給他拉好,結果摸到掖在褲頭的一個小飛機,原來他想偷偷將喜歡的小飛機帶回家。雖然當時我很生氣,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瞧著,如果這時當眾訓斥他,對他的自尊心是個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只低聲而堅決地說跟他說別人的東西不准帶回家,當時他低著頭不坑聲,也不肯道歉,我將小飛機拿開還給莎莉之後就離開了。晚上上床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我再跟他講道理,他很順服地接受了:“媽媽,以後別人的東西我很喜歡也不帶回家! ” 我高興地親他一下:“弟弟真是個好孩子!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在糾正他的同時得小心不要傷了他。當眾教訓孩子,往往只是大人出氣,也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唯恐別人認為自己不管教孩子。但是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效果並不好,因為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有面子和自尊。當眾出醜受訓,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當場對抗,引起逆反心態。

孩子3-6歲時容易將故事裡的虛擬角色、卡通人物、夢境等跟真實的世界混淆起來。當弟弟一本正經地說Monster來了會如何如何時,姐姐嘲笑他傻瓜,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妖魔。當弟弟將想像的情節當成現實講,姐姐又會說他在撒謊,弄得弟弟很懊惱。我跟姐姐解釋,弟弟不是撒謊,很小的孩子還分不出真的和假的,就像她小時候一樣,長大了才會明白。孩子很愛父母,會很在乎父母對他的看法,大人千萬不要動不動說孩子撒謊,騙人,蠢笨等。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太糟糕了,爸爸媽媽會不愛他了。

大人教育孩子,經常忽視了自己是孩子的樣板,從孩子身上可以反射出大人的影子。對10歲以下的孩子,父母或跟他生活在一起的人所起的影響作用是很大的。在大人以某個標準要求他們的時候,多半沒有回頭審視一下自己是否給他們建立了一個榜樣。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華人孩子見到生人時多數比較靦腆,不像美國孩子那麼落落大方主動跟人打招呼,讓做家長的感慨。其實,這是我們華人父母的倒影。美國人之間見面熱情洋溢,男的用力握手,女的互相擁抱,動作都是大幅度的。而華人比較內斂,見面點個頭、笑一笑就算打過招呼了,少有美國人那種張揚的作派。因此,華人父母推孩子到生人面前,催促他們大聲向生人問好,跟他們從父母身上看到的行為有很大反差,也就難怪他們不樂意。
******************************************************************************

9月份弟弟剛滿5歲,高高興興告別了幼兒園,進入Kindergarten學前班。從此兩姐弟可以一起接送,頓時讓我感到輕鬆不少。誰知高興得太早了,上學不久就接到老師的反映弟弟不聽指揮,不遵守班上的紀律,上課不能集中精神… 總之就是不該笑的時候笑,不該跳的時候跳,不該叫的時候叫! 我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家人眼中膽小怕事內向規矩的弟弟,在學校裡怎麼就成了個調皮鬼?

姐弟兩個在老師的眼中反差太大了。在家裡好動機靈,不時跟弟弟發生衝突的姐姐,
在學校卻總是贏得每個老師的極高評價。二年級開家長會時,我問起老師苗苗在學校的表現,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配合教育的?老師說:“我心目中的天使就是Carrisa那樣的,美麗、快樂、善良。看著她的笑臉,我常常在心裡說,Please, please keep your smile for ever(希望你的笑容能永恆),我真幸運有她這樣一個學生。” 這位被苗苗形容為“嚴格又慈祥” 的老師,對我們女兒如此的讚美,簡直讓我感到內疚,在這麼完美的孩子身上還要找缺點真是罪過! 而在家裡老實本份的弟弟,卻總是聽到老師投訴他不合作,明顯地不是老師喜歡的類型。

弟弟進了學前班不久,老師就開始使用一張表格報告他在學校的行為表現,每天讓他帶回來給我們看。在每項活動的格子中,用笑臉或苦臉代表他的表現是“好”還是“不好”,再加一點文字說明。大多數情況下,他每天都帶回家好幾個苦臉,不是“閲讀時候不專心,逗小朋友玩”,就是“老師講故事時,他在轉圈子”。每天我花不少時間苦口婆心地跟他講道理,讓他回憶自己的表現哪裡不乖,他都很明白,也點頭保證明天會帶回家更多的“笑臉”。我還採用獎勵制度,如果笑臉多就給他發彩色貼紙,他存夠20張就買一件喜歡的禮物。但是第二天帶回來的往往還是一個個苦臉,真讓人無可奈何!

有一天放學回家,弟弟有點沉默,咳嗽,可能感冒了。看他無精打彩的樣子,我想今天老師給他的苦臉一定更多了。沒想到從他書包裡抽出來的表格居然破天荒地一片“笑哈哈”!我喜出望外地誇獎他:“弟弟今天進步真大,得給一張最大的貼紙!”弟弟卻坦白地說:“今天我不舒服,講很少話,所以老師都給我笑臉”。唉,唉,這個老實又讓人頭痛的弟弟!

我們很擔心弟弟在學校的表現達不到一般孩子的行為標準。從家長的眼光看,我覺得他是有進步的,比如現在閲讀的時候比較能坐得住,不像以前跳蚤似的蹦來蹦去,寫字/畫畫/上顏色比較認真,也沒有像以前動不動說累,說“我不會” 。可是顯然他還是沒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從老師的評語和跟我的來往郵件,我不安地感到老師已經對他作了明確的評定,是不會改變了。

後來跟老師、校長開會,他們說弟弟不是有意搗亂和特別頑皮的孩子,是心智還沒有成熟到上學前班的程度。所以他常常忘記了規矩,不分場合地玩起來,沒能力控制自己,他的行為是心理年齡的天然表現,不是故意搗蛋那種性質。從來往郵件中,老師知道我們家庭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教育他。她擔心在孩子還沒有成熟,過多地糾正他,會讓他產生對學校和學習的牴觸心理。現在弟弟常表示想回old school去,又說班上10個男孩子,9個都是good boy, 只有他是bad boy (因為只有他一個孩子每天得拿老師的行為評語表回家),顯示出他的情緒受到影響了。但是,因為他的行為常常影響了老師的教學環境氣氛,影響到其他同學專心學習,所以老師也不得不管他。

校長和老師建議我們考慮再等一年,明年再送他上學前班。老師說他現在班上年齡是偏小的,班上有4個已經到6歲才進來的孩子,因為有些家長會考慮等孩子達到成熟心理年齡才上學,這樣不會因各方面跟不上而產生挫折感。我理解,一來老師是為孩子好,使他的童年學習能勝任和快樂。二來公立學校的孩子到2年級就得參加全州性的考試,學校的總分會直接影響到排名和資助,所以老師也有分數的壓力。

我表示尊重他們的專業意見,但擔心等待的一年放在幼兒園,又是放羊的一年,對他沒有真正的幫助。弟弟已經去幼兒園2年多了,並沒有給上小學打好基礎,因為那裡的老師並不要求孩子跟得上,完全讓孩子隨意參與。像苗苗這樣積極主動又成熟的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收穫很大。弟弟卻只學會了不害怕群體活動,性格從內向變成活潑,其他都談不上。而且,幼兒園也不是說回去就能回去,附近的幼兒園全都爆滿,要排隊等候,以前登記過的私立幼兒園,現在已經3年了都沒有任何消息。

校長告知,這個學區今年開辦了一個” 預備學前班(Pre-Kindergarten)” ,一個班只有12個孩子(比正規的學前班20個孩子少) ,大都是生理年齡到了心理年齡還沒有到的孩子。這個班是跟學區的正式學前班密切配合的,不會像一般day care幼兒園那樣放羊、隨意性。聽起來似乎不錯,我問,如果這個班沒有名額呢?校長說,如果沒有名額,或者家長堅持,我們還是可以保留他在現在的班,因為公立學校是有義務教育責任的。我們考慮的只是怎樣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我立即打電話去聯絡,得知這個班現在已經有11個孩子,全是男孩(可見男孩成熟慢是普遍現象) ,現在只有一個空位名額。我趕快預訂了帶弟弟去看學校的時間,能夠有這樣的解決方案也算是理想了。

平心而論我們也看到弟弟比姐姐確實是什麼都慢兩年,姐姐1歲開始講話,弟弟3歲之後才開始。姐姐3歲介掉尿布,弟弟現在5歲還介不掉。姐姐拿筷子吃飯、穿衣穿鞋等自理能力,畫畫、拼圖、上顏色、唱歌、模仿、體育運動等都比弟弟同齡早2-3年。而且,弟弟3歲以前身體病弱,我們過去兩年主要讓他增強體質,提高自信心,其他方面還顧不上。所以雖然弟弟跟姐姐一樣兩歲多就進幼兒園,但各方面的成熟度還是沒跟得上同齡孩子的水平。

理智上我知道讓他遲一年再上學是比較合適的方案,但是看到他進了學校再被刷下來,感情上真有點接受不了。弟弟才開學一個月就被“留級”,我不禁為弟弟感到委屈難過,在跟老師校長開會的時候眼淚就已經忍不住流個不停。從教室出來看到弟弟躲在外面等我,緊張的臉色彷彿明白了一切,讓我更心疼。

還記得苗苗在幼兒園3歲班時,一天去接她,老師投訴她搶小朋友玩具,行為粗魯。當時對我也是感情衝擊很大,回家時邊開車邊掉淚,既擔憂孩子的行為又難過老師為什麼不喜歡她。可愛、完美如小天使般的苗苗在別人眼裡仍有這個那個缺點,何況各方面起點都是低於平均線的弟弟呢!

後來跟別人談起對孩子晚一年入學的事情,發現美國父母對孩子晚一點上學並不認為是壞事,他們覺得孩子在班裡年齡稍大一點好處很多,更容易成為leader(領導者)。而華人家庭則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學得更快,孩子能跳級和上天才班是榮耀。就是說,美國父母對孩子的社會能力比較重視,華人父母對孩子的學術能力比較重視。後來我們想通了,孩子早一年晚一年畢業和進入社會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的身心能力發展同步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

苗苗一年級下學期,有一天忽然接到學校來信,說她有一幅美術作品被送到Del Mar Fair去展覽,歡迎家長有空去參觀,展覽結束後學校會將她的金牌和作品送還給學生。信裡還附上一張免費門票,是贈送給參展學生的。

雖然苗苗從小愛涂顏色和畫畫,但是作品能被學校選中送到Del Mar Fair這麼大的場所去展覽,對我們還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週末一到,全家老少興沖沖地趕去看展覽。一年一度的Del Mar Fair是聖地牙哥夏季最有影響力的大型商展,門票8元,裏邊吃的、玩的、賣的,熱鬧滾滾。在充作美術展覽廳的巨型帳篷裡,一個個迷宮似的格間,佈置滿了小學生和中學生的圖畫和手工美術作品,真是琳瑯滿目,讓人進入一個童真的世界。好不容易才找到Solana Santa Fe小學的展位和苗苗的黏貼畫,我認得那張畫,是她在學校做的美術作業之一,很普通,比不上她其他很多畫作,不知怎麼會選上這一張的?不管如何,全家還是興高彩烈地圍著那張畫拍照一番。忙完之後開始留心看別的作品,結果發現苗苗班上幾乎每個同學都有一幅作品在展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人人有份的! 一絲失望之後,很快地我就體會到學校、老師的良苦用心。對孩子來說,重在參與、重在鼓勵,比用競爭刺激,突出少數優勝者,更能推動大多數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且,誰能不說這是個學校出名、學生驕傲、家長高興、商展主辦單位賺門票的多贏好主意?

很多課外活動的主辦單位本著鼓勵孩子的出發點,在結業時給每個堅持到底的孩子頒
發獎牌,儘管大人們對這種人人有份的獎項不以為然,可是從孩子們興高采烈接受獎牌,驕傲地向父母、親友展示,可以得知孩子們心中對這個榮譽是很在乎的,鼓勵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曾聽說有個中文學校舉辦詩歌朗誦比賽,有些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得獎而抗議、爭吵的事情。過於看重獎牌,無意中會讓孩子為追求得獎而學習,為輸贏而斤斤計較。其實,讓孩子產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掌握更多的知識才是我們的目標所在,讓孩子一輩子受益的是從學習中獲得的那些東西,而不是獎牌!

苗苗經常獲得學校發的優秀品行獎,不時接到學校的“秘密通知”(A secret letter to parents),讓家長去參加他們的週五升旗頒獎儀式,給領獎的學生一個意外驚喜。有段時間沒有收到領獎消息,我問苗苗:“這個學期你好像沒有得獎?”苗苗幽幽地回答:“要做很多好事才能得獎,要幫同學、幫老師。”我說“對呀,那你現在沒有做好事了嗎?”“可是做的好事要老師知道才算的。”哦! 原來如此。我告訴苗苗,“得不得獎不要緊,應該做的事不得獎也要做”。從此我再也不去追問得獎的事了,追求功利將讓孩子提前結束純真,對孩子的人格成長不好。

兩個孩子像一對小冤家,前一分鐘還在一起玩得興高采烈,後一分鐘就會發生搶奪哭叫。因為姐姐是大孩子,惹出事端她總要挨批評多些。有一次訓斥他們之後,我剛轉過身就聽到苗苗恨恨地對弟弟說:“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番茄炒蛋! 你知道我最不喜歡什麼?就是你! ” 不善言詞的弟弟居然傻傻地問:”But you are my only sister (但你是我唯一的姐姐) ,你能給我生一個喜歡我的姐姐嗎?“苗苗一聽蹦了起來:”What?! 你這個傻瓜! 我是個孩子怎麼能生孩子?“眼看星星之火又將燎原,我趕緊下命令:” 不准再吵! 馬上下樓吃飯去! “

過了兩天,在送弟弟上學的路上我跟他練習” 最“的對比。我問他家裡最老是誰,最小是誰,什麼最長、什麼最短,誰最高、誰最矮,等等。弟弟對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答對了就得意洋洋。最後完了他自己加了一個問題,自問自答:” 誰最不喜歡我?是姐姐。“顯然兩個孩子都有同樣的心結。

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壞毛病,看到媽媽批評對方,就會得意洋洋,忍不住在旁邊煽風點火、加油添醋地參加批評。本來被媽媽批評的那一個已經窩了一肚子氣,這時就會趁機發作,大喊 “None of your business!”( 不關你的事!) 我不得不回過頭去喝止另一個別多嘴。苗苗比較鬼精靈,來一招無聲勝有聲,閉上了嘴眼睛卻閃爍著不懷好意的笑容。弟弟又告狀了:“媽媽,你罵我,姐姐就笑! ” 苗苗說:“我不是笑你,我是高興!” 弟弟又喊:“媽媽,姐姐看到我有Trouble (麻煩) 她就高興! ” 這還有完沒完呢?!

有一天在飯桌上弟弟很不耐煩地叫人給他遞東西,被我們批評了。姐姐趁機說:“弟弟長大了一定不是個好爸爸,他對他的孩子一定沒有耐心。” 弟弟聽了把碗一放,不服氣地大叫:“我是個好爸爸! ” “你不是!” “我是!“ ” 不是! “”是! “ 一個比一個大聲,吵得屋頂都要被掀開了。弟弟是不是個好爸爸那是猴年馬月的事,犯得著現在放下飯碗在那裡爭論嗎?

為了改善兩個孩子的互動關係,我們買了一套任天堂的遊戲機,專門挑選兩個人一起玩的碟子,他們一玩就迷上了。結果得到兩個收穫:一是他們太喜歡玩遊戲,為擠出時間,每天的鋼琴、中文、作業、閲讀都能飛快完成,跟平時懶洋洋地邊玩邊做大不一樣。當然,檢查作業時發現做不好是要他們重做的,不允許為了趕時間而馬虎應付。二是他們玩這種遊戲需要互動互助,兩個人共同對付壞蛋,合作不好就會輸掉。姐姐變得耐心教弟弟,弟弟變得由衷佩服姐姐,建立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幾歲的孩子往往搞不清楚“喜歡”和“愛” 的分別,所以經常會用跟誰結婚去表示對誰
很喜歡。弟弟最近就老說要Marry誰,傻氣得讓人好笑。在小女孩月月的5歲生日party裡,弟弟玩得興高采烈,回家的路上他一臉嚮往地宣稱:“我想marry月月” 。我一口答應:“行啊! 不過你要先學會繫鞋帶,早上自己能起床才行!”

看到我買了他最喜歡吃的東西,弟弟蹦起來摟著我的脖子親一下,還高興地在我耳邊說“I want to marry you!(我想跟你結婚)” 受寵若驚之下我還是得老實告訴他:“你是不能跟媽媽結婚的。” 弟弟天真又失望地問:“為什麼?是因為爸爸已經跟你結了嗎?” 。晚上要睡覺了,弟弟依依不捨地離開奶奶剛為他修好的小火車,跟我上樓去。他悄悄跟我說“我好喜歡奶奶,我想跟奶奶marry。” 哎呀,這麼容易移請別戀,而且還老少咸宜! 我忍不住笑出了聲,告訴正從書房走出來的先生。弟弟來不及制止我,被出賣了秘密,生氣地大叫“I am going to call 911!” 他以為憤怒也是可以報警的。
***************************************************************************************************

苗苗對什麼事情都有主見,參與感很強,孩子們在一起玩她從不膽怯說出自己的主張。她懂的東西比弟弟多,就愛管他。弟弟卻不喜歡姐姐老是居高臨下地說他這是不是,那也不對。最近不知弟弟從那兒學到的,每當姐姐說他什麼,他就會來一句 “You are not my boss!” (你不是我的老闆!) 頂得姐姐無言以對。在孩子的圈子裡,要說誰很Bossy,就是說她愛指手劃腳、愛指揮別人,是不受歡迎的。我聽了暗暗好笑,沒想弟弟也開始“牙尖嘴利” 起來了。我沒作聲,孩子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去擺平吧。

結果有一天弟弟又甩出這句話時,姐姐卻接上了招:“But I am your manager!” (但我
是你的經理!)。可憐弟弟還不懂得經理是個什麼東西,這回輪到他無言以對。苗苗接著神
氣地說:“記著! 我是Manager, 媽媽是Boss, 爸爸是King”。弟弟著急地問:“那我是什麼?”姐姐笑唏唏地說:“你是工人”。她知道工人是被經理管的,就是她的下屬。阿姨聽到了,打抱不平地給弟弟撐腰:“是工人咱也不怕。毛主席說:‘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不答調的東西居然被煮成一鍋,簡直把我笑壞了。弟弟聽到工人能Take lead,也就樂意接受。吃晚飯的時候兩個孩子搶著向爸爸報告各人的新身份:爸爸是國王,媽媽是老闆,姐姐是經理,弟弟是工人。我對不明所以的先生解釋:“他們是中國和台灣,一國兩制,各自表述”。

最近中文學校一些家長在談論培養孩子Leadership(領導素質)的話題。苗苗愛參與和組織活動,似乎開始呈現領導者的潛質。我正暗自高興呢,有一天卻看到學校老師發來每週學生品行的小結中,有這麼一段話:Carrisa is an excellent student. Mostly she sets good example to others. She does, however, try to be the “boss” of the class from time to time. She tries to tell me how to do things while I am teaching. I need to remind her that I am the teacher.” (Carrisa是個優秀的學生,大多數時候她是其他人的榜樣。但是她也經常成為班裡的“老闆” ,在我教學時她還嘗試跟我講該如何做。我需要提醒她:‘我’ 才是教師。” 我一邊念一邊忍不住笑,想像著胖胖的,有20多年教齡的克勞莉老師,面對這個愛表態的二年級小學生是如何地又好氣又好笑。沒想到心細的弟弟在旁邊聽到了也記住了,下次姐姐又對他指手劃腳時,他不客氣地說:“你想做每個人的Boss,你的老師說了。” 又一次將姐姐窒住,扳回一城。

怎樣看待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論和批評?我覺得最能全面瞭解孩子的還是父母,要有自己的分析和主見,即使聽到不太好的評語時也不必情緒化,因為有時候別人的批評未必反映全面的請況。比如老師說苗苗在班上Bossy的事,我後來跟苗苗聊天時得知,至少有一次是冤枉的。那次上課時教室裡的電話響了,克勞莉老師去接電話,有些學生趁機玩耍嘻笑。苗苗站起來管那些同學,結果她聲音動作太大,不知道情況的老師回過頭來以為她在Bossy,誤會她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的批評就不由分說地指責孩子,會讓孩子委屈,甚至混淆是非觀念。

有次弟弟的老師告訴我,他近來喜歡說笑話和做搞笑動作,弄得這個本來就難搞的全男生班嘻哈大笑,不集中精神聽老師講故事。擾亂課堂秩序當然是不好的行為,於是每天早上送弟弟去幼兒園時都要提醒他哪些事不該做。但是同時我也想到,也許弟弟發現講笑話能引起別人注意和開心,是他想結交朋友的辦法呢?出於正向思考,我覺得對不算太調皮的弟弟在活潑、合群方面的舉動不宜批評太多,否則他又會回到過於規矩和畏縮中去。事實上,自從膽小內向的弟弟加入全男生班之後,確實受到開朗活潑的風氣影響,男子陽剛氣建立起來了。看到他竟敢揮起小拳頭對抗高他一頭的姐姐,我心想,很快地我的角色就要變成“男女混合雙打”的球證了。
***********************************************************************************
孩子4-5歲,開始知道買東西要錢,錢能買東西。孩子6-7歲,開始想有自己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候父母就開始操心怎樣讓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

有些家長採用“定額發放” 的辦法,每週或每月給一定的零錢allowance,讓孩子培養預算支出和管理金錢的能力。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建立“勞動換取金錢” 的概念,採用多勞多得的辦法,鼓勵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換取他們能夠自由支配的金錢。

我們想“勞動換取金錢”的做法不錯,於是在飯廳牆上給姐姐和弟弟各貼一張白紙,每做一件好事或是家務工作,就給貼上一個小圖案貼紙sticker,貼滿30個stickers就可挑一個他們喜歡的10元以內的玩具。兩個孩子非常高興,積極性很高,很快就看到成效。正高興著呢,就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首先是“訂價太高” ,由於有物質刺激,他們搶著做好事,不費什麼功夫就能存滿30個stickers,等於說每兩個星期就得給他們買玩具。太容易了就不珍惜,當我宣佈要改變規則,孩子們就有意見了。確實,朝令夕改是會失去父母誠信度的。其次是,在他們知道勞動可以換取金錢的同時,也學會了斤斤計較和只為錢去做事的心態。一次我正忙著,讓弟弟幫我看看幾點鐘,他回來告訴我幾點鐘之後竟然伸手跟我要sticker,我才驚覺這個辦法很失敗。再這麼下去,孩子們都會變成“財迷心竅” 了。孩子太小,怎麼跟他解釋什麼是能得報酬的額外勞動,什麼是不能講錢的義務呢?

上二年級的女兒好幾次提起她很多同學都有零錢,而她的小掛包卻是空的。看到女兒委屈的眼光,我試試給她3塊錢,看她怎樣支配。不久,她掛包裡那3塊錢就沒了。原來生性大方的她在學校午餐時,買了蛋筒雪糕給班上幾個最要好的女同學吃,換得大家一場高興。可憐父母心,既不能教她自私小氣,也無法讓她明白這樣花錢不值得,看來定期、定額給零錢的辦法在這個年齡階段也是行不通的。

有天苗苗問我能不能給錢她買兩個當時流行的手鏈送給她最要好的兩個女同學。我乾脆地回絶:“不行,買那幹嗎? 浪費錢!” 之後我沒再把這事放在心上。後來幫忙接苗苗放學的阿姨告訴我,苗苗在學校旁邊的小商店買了手鏈。她怎麼會有錢?這使我大吃一驚,回家後將苗苗關進房間裡,嚴肅地審問她錢是哪裡來的。開始她還吱吱唔唔不直說,直到我越來越震怒,她才害怕了,邊哭邊說是弟弟教她從媽媽的錢包裡拿錢。我不可置信:“你是姐姐,從來都是你領著弟弟,怎麼可能是弟弟教你的? 你什麼時候這麼聽弟弟的話了了? !” 接著我去審問弟弟,他倒是勇於擔當:“姐姐說她很想買手鏈,但是沒有錢怎麼辦?我說那從媽媽的錢包裡拿吧?她就拿了。” 我氣憤地教訓姐弟倆,沒有詢問就從別人錢包拿錢那叫偷,那是壞人做的事,會被警察叔叔關進監牢的。直到他們明白問題很嚴重,保證以後不會再做了,我才放他們出房間。這時我想起有個電話要趕快回人家,剛拿起電話,苗苗衝過來壓下電話筒,帶著哭腔喊:“我已經認錯了,你還要報警嗎?!”

雖然孩子們知道了偷偷從別人錢包拿錢是絶不允許的,但苗苗腦子裡還有一個問題。後來她問我:“你不是說過錢不重要嗎?為什麼我用了錢你會那麼生氣?”我想起不久之前有一次她問我:“媽媽,你說錢重要不重要?” 當時我不知道她的小腦袋裏在想著什麼,隨口回答說:“錢不重要,腦子才重要。” 沒想到,這句話被她誤解為隨意拿取和使用錢是無所謂的。為人父母者,經過人生歷練,當然都明白為什麼金錢既重要,也不重要。但是要教導成長中的孩子領會、辨別,和明白取之有道的金錢觀念,卻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

上了二年級之後,苗苗的閲讀速度明顯加快,掌握的詞彙量也大大增加,但是有時她口中冒出深僻的字眼,跟她表達的孩子事情形成反差太大,令人啼笑皆非。

爺爺奶奶喜歡廣式午餐,週末我們經常全家去一家風景秀麗的湖畔廣東餐館飲茶。有次在路上苗苗發問:“為什麼我們來了這家餐館Trillion times?!” 也許她不耐煩老去一個地方,沒新意。可是也用不著這麼誇張,我們那裡有來這家餐館億億次呀! 後來我發現兩個孩子喜歡用他們學到的最大的數詞,去製造他們說話的震撼性,因此經常聽到他們用百萬、十億、億億之類的大數目去形容事情或壓倒對方。

最近問苗苗問題,她的回答常常是Basically怎樣怎樣,Typically怎樣怎樣,Technically怎樣怎樣,老成得像個學究讓我發笑,卻又心中高興女兒開始懂得全方位地看一個問題,是思維成熟的表現。有一天從夏令營接兩個孩子回家的路上,弟弟不停地練習將口中的口香糖吹泡泡,但一直吹不出泡泡來。我於心不忍,對苗苗說:“你不是會吹嗎?你教他一些竅門吧?”苗苗說:“我會吹,但不知道怎麼教,there are different strategies”什麼?!吹泡泡居然談得上有不同的戰略?我越想越好笑,笑夠之後忽然靈光一現,公司一個讓人頭疼的知識產權談判陷在僵局裡,也許正需要我們有不同的戰略?

弟弟處於好奇又調皮的年齡,不知道從哪裡學到一些不雅不禮貌的字眼,覺得特別好笑就亂講,很氣人。美國也真是胖子多,我好不容易讓姐弟倆學會看到胖人別指指點點,別溜出個fat字,別眼睛瞪著人家讓人難受…。有一次去動物園,一進入children’s zoo,苗苗大喊,弟弟快看那豬多肥,站都站不穩了。弟弟卻緊張地回頭跟媽媽聲明:“姐姐講人家肥,不禮貌,我沒講!”我好笑地告訴他:“講豬肥沒關係,它不會聽我們的話”。弟弟開竅了:“哦!所以他不會受傷害是嗎?” 看到我點頭肯定,他高興地“肥豬!肥豬!”叫個不停,終於有機會將這個忌諱的肥字叫個痛快。

有一天在公園裡玩,弟弟指著一個小孩問:“那個old lady是她的奶奶嗎?” 我知道美國人對“老” 字有多敏感,趕快小聲跟弟弟講,以後不要說人家old lady,那不禮
貌。弟弟爭辯說“但是她真是很老啊! ” 。我說“那也不能叫人家old lady, 因為人家
不想老,會傷心的” 。弟弟還是不明白“為什麼? 因為老就會死,她怕死是嗎?” 唉呀
,這個弟弟,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我知道講不清楚的,只好嚴厲地說:“反正就是不能講人家老! ” 後來聽到他對奶奶講“你是old lady”, 又被我狠狠批評了一頓,之後就沒有聽他再講old lady了。

不久弟弟進了學前班,有一個老師兩個助教。剛開學,弟弟和我都沒記得住兩個助教的名字。第二天放學我問弟弟今天誰讀故事給你們聽呀? 他想一想,小心翼翼地回答:“很多皮那個。” 我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想起那個滿臉皺紋的祖母級助教,不禁失笑。他為了避免再碰到那個倒霉的“老”字,只好用“很多皮” 去代替。我不禁想到,孩子本來很純很真,也許硬被我們成人世界的諸多忌諱搞複雜了。

苗苗是個快樂的小姑娘,笑起來無拘無束、前仰後合,嘴巴張得天大。做媽媽的似乎有教導女兒成為淑女的責任。有一次我忍不住對苗苗說:“你笑的時候嘴巴能不張那麼大嗎?中國古時候的女孩要笑不露齒才算美,你嘴巴張得像檢查喉嚨似的!” 誰知苗苗聽了笑得更厲害,兩個酒窩在臉上一蹦一跳:“媽咪,那是因為中國古時候沒有牙膏,她們的牙齒不好意思讓人看到呀! ” 一下子弄到我也笑得捂肚子彎腰,再也顧不得什麼儀態了。

***********************************************************************************

感恩節假期,我帶著孩子們去跟在國內出差的先生會合,全家一起旅遊。這次旅遊我們跑了很多地方,蘇州、廣州、香港、澳門、深圳、海南。一路上,兩個孩子爭著拉行李,讓我和先生很輕鬆,跟兩三年前回國抱一個拉一個的狼狽樣大不相同。路上的人看到我們的孩子賣力地拉著體積跟他們自己一樣大的行李箱,都投以讚賞的微笑。國內朋友說:“一胎化政策讓國內的孩子都變成小皇帝了,上街出門父母大包小包地包攬在自己身上,生怕把孩子累著了,哪有像你們孩子這樣能幹幫忙的! ” 國內一胎化政策和激烈競爭的教育制度影響下,這一代的孩子和年輕人確實過於嬌寵,父母疲於奔命地提供條件給孩子專注學業成績,忽視了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動手能力。可以想見,只會讀書的孩子將來走進社會將面對什麼難題。

自從說了要到海南島去旅遊,孩子們就日夜盼望著到我們描述的清可見魚的海灘去撿
珊瑚、貝殼,到孫悟空的花果山猴島去逗猴子。11月的天氣清爽宜人,儘管旅程很緊,但是玩得很盡興。在從三亞到南灣猴島的路上,兩旁果實纍纍的椰子樹,躺在路邊睡覺的大肥豬,慢條斯理過馬路的黃牛,昂首挺胸護著家小覓食的大公雞,水塘裡嘻戲的雪白鴨群,一幅幅讓人心曠神怡的農家樂圖畫,是城市裡生活的人難得看到的休閒意境。

太陽下山時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南灣猴島,大家都感到渴了。看到賣椰子的路邊攤,
金棕色的新鮮椰子2.5元人民幣一個,綠色的青椰子2元一個,司機跟我們介紹,金棕色的老椰子汁較甜,青椰子汁有時會澀,我們就買了四個金椰子。小販用劈刀俐落地削去頂上一塊,在小孔上插一根吸管就遞給我們。大家捧著椰子邊喝清涼的椰汁邊登上回三亞的出租車,說不出的暢快。不一會喝完了,離三亞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沉甸甸的椰子拿在手上怎麼辦?司機爽快地說:“給我吧” 。沒想到他接過椰子,竟一揚手從開著的車窗丟了出去。看著椰子在車後的馬路上像個皮球似地滾遠,我和先生頓時目瞪口呆,孩子們卻樂得拍手大笑。回過神來我不可思議地責問:“怎麼可以這樣丟出去?!” 司機輕鬆地說:“城市不可以,可這是農村! ” 我們搖頭嘆息,祖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之高是有目共賭的,可是國民的文明程度提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包車兩天,第二天仍然是這個年青司機。苗苗上車時手上拿著一朵花玩,在車上
要吃東西了,就想將花丟出窗外。我馬上制止她,同時跟司機說:“你看,學好很難,學壞卻很容易。你昨天丟東西在路上,她今天就有樣學樣了。人人都這樣,怪不得路上到處髒亂。” 司機不好意思說:“確實是這樣。” 看來,要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需要好幾代人的認知和努力。

現在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點都裝上供人謨拜的大佛,很多人入鄉隨俗,恭奉的香油錢
成為旅遊業一項豐厚的收入。有次我們進入一個香火繚繞的大殿參觀,和尚迎上來問我們要不要上香參拜?弟弟問:“許了願就能實現嗎?” 見人家點頭,他趕快說:“我要許願。” 他合起雙掌,剛閉起眼睛又睜開,問我:“我能講出聲嗎?” 我說可以。他就大聲地許願:
“我想要一只能遙控的船” 。說完趕快睜開眼睛看看我是否有聽到,這個小鬼頭根本不懂
神佛,許願是給媽媽聽的。分明是想讓媽媽知道他想要什麼玩具,媽媽才是他要求的佛!

到香港、澳門旅遊之後,苗苗一再追問為什麼香港澳門被割讓給外國人,我就跟她講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故事。聽到腐敗的清朝政府簽訂出讓香港、澳門100年的不平等條約時,苗苗嚷了起來:”What a stupid mistake!” (多麼愚蠢的錯
誤!)我不禁為她的民族正義感擊掌叫好:“你說得真對!” 誰知她緊接著那句話卻叫我一下子泄了氣: “為什麼要給100年? 20年就夠了!”我還以為發現了孩子是個天才政治家呢,原來她腦子裡在轉的只是加減法!
***********************************************************************************

出發去國內旅遊之前苗苗的一個牙齒鬆動了。她興奮地問:“如果我的牙齒在中國掉了,中國的牙仙女會給我中國錢幣嗎?” 我點頭說是。上了飛機苗苗又擔心:“如果在飛機上,不是中國又不是美國,牙仙女也會找到我嗎?” 我安慰她:“你放心,她肯定有辦法找到你的”。我一邊說一邊飛快地動腦筋,萬一她真的在飛機上掉了牙齒,“牙仙女”還沒有人民幣在手上,拿什麼去換她的牙齒?

儘管苗苗在旅途中不斷搖她那顆鬆動的犬牙,希望能收到中國牙仙女的錢幣,但是她的牙齒還是沒有在旅途上掉下。回到美國的家後,苗苗邊搖她的牙邊問我:“媽咪,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牙仙女比別人的小氣?凱爾掉牙齒可以得到2元,另外有個男生掉牙齒,牙仙女給他4元,可是我每次都只有一個Quarter(25分) ?” 我心裡暗呼不妙,我從來不知道牙仙女的“行情”,還以為全都是給一個25分硬幣呢! 看到女兒委屈的眼神,我只好安慰她:“以前你掉的都是門牙,也許你下次掉大牙齒,牙仙女會多給一些。” 苗苗聽了轉憂為喜,更用勁地搖她那顆已經鬆了幾個星期還沒掉下的犬牙。

過了幾天苗苗早上刷牙的時候,這顆頑固的牙齒終於掉下來了。苗苗歡呼起來,但顯然對她的牙仙女不放心,晚上上床之前她趴在桌上認真地給牙仙女寫了一封信:

December 5, 2005

Dear Tooth Fairy,
I hope you enjoy my big tooth that fell off this morning while I was brushing my teeth. I polished it with my toothpaste to make it whiter. I hope you can give me a dollar or four quarters. This is a pretty big tooth. I hope you don’t have trouble caring it.

From the sleeping person “Carrisa”

(2005年12月5日 親愛的牙仙女,我希望你欣賞我今天早上刷牙時掉下來的這顆牙齒。我用牙膏將它刷得更白了。我希望你能給我1元或者4個Quarter。這是一顆挺大的牙齒,但願你攜帶它沒有困難。睡中人“卡瑞莎”)
苗苗將信和掉下來的牙齒小心地壓在枕頭下,帶著期待很快入睡了。小姑娘懂得跟牙仙女事先“溝通”,免得既成事實之後成為遺憾,她的天真和智慧讓我和先生好笑又讚歎。
可想而知她的努力是會有回報的。這回“牙仙女”不但給了她2元,還給她回了一封信(我怕她認出我的筆跡,就用電腦打印出牙仙女的回信) :“親愛的Carrisa, 祝賀你掉了一顆大牙齒,你又長大一點了。我知道你另外一顆牙齒也開始鬆動了,不久我會跟你再見的! ”

因為牙仙女從沒讓她的願望落空,所以苗苗至今誠心相信她的存在。苗苗本來也相信
聖誕老人的,可惜有一次在商場的後門,見到一位胖叔叔正在費勁地往身上套聖誕老人裝。後來在商場裡的聖誕屋前,孩子們排隊跟聖誕老人合照,居然認出一本正經坐在那裡的聖誕老人就是那個胖叔叔! 從此之後苗苗明白聖誕老人是“人扮成的” ,結束了聖誕老人在她心中的神秘感。可是弟弟還是堅決相信聖誕老人的 。他們兩人爭持不下,讓我表態到底聖誕老人是有還是沒有時,我想了想說:“如果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沒有”。弟弟立即大聲地宣佈:“我相信! ” 他一定在擔心不堅決表態相信聖誕老人,他的聖誕禮物就會沒有了來源。
***********************************************************************************

有一天我在UTC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店裡購物,排隊交款時順手拿起櫃檯上一個限量發行的長耳絨毛兔,雪白柔軟的十分招人喜愛。我正發愁給女兒什麼生日禮物呢,這下有著落了。所以從苗苗6歲生日起,長耳兔就成了她每晚抱著睡覺的親密朋友。苗苗用盡小女孩的心思給它精心打扮,兩隻長耳朵時而變成扎滿綵帶的辮子,時而變成圍在苗苗脖子上的圍巾。苗苗跟它講悄悄話,給它蓋被子,早上醒來看到長耳兔被自己睡覺翻身壓著了還直對它說“Sorry!”後來奶奶用毛線給長耳兔編織了一件漂亮的粉紅色小外套,讓苗苗高興得合不攏嘴。

兩年多來長耳兔跟隨苗苗和我們全家出遊,到過很多地方。去年到中國旅遊,下飛機時聽到苗苗小聲對抱在胸前的長耳兔說:“你看,這就是中國了”。有幾次我們勸苗苗別帶長耳兔外出了,行李多,麻煩,怕把它弄髒了,怕把它弄丟了。但是苗苗非帶不可,一副要跟好朋友分享一切的態度。終於有一次就真的弄丟了,把她自己和我們折騰了一番。

那是在洛杉磯給爺爺辦了熱鬧的85歲大壽晚宴之後,太晚了就在喜爾頓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才開車回聖地牙哥。離開酒店上車後兩個孩子就開始看DVD卡通片,一路順利回到家。晚上,上床睡覺時聽到苗苗一聲驚叫“我的兔子忘了帶回來!” 我們馬上都想到了,她昨晚在酒店睡覺時是抱著長耳兔的,早上離開酒店房間時苗苗幫忙拉行李,忘了她的好朋友。當時我們沒有翻開被子檢查床鋪,肯定是壓在雪白的被子下面了!

於是趕快給酒店打電話詢問是否有人撿到了。酒店說前台沒有發現失物,白天當值的都換班了,明天才能幫我們查問。我只好告訴在緊張地期待好消息的苗苗,今天找不到了,明天再繼續找,趕快睡覺去。看到苗苗一臉懊惱的樣子,我忍不住數落她:“自己的東西自己不保管好,你看不是就丟了嗎!”沒想到,我和先生睡覺前去看看孩子時,發現苗苗蒙著被子在哭,枕頭跟頭髮都濕糊了,看來已經哭了好一陣子。我哄她說,兔子說不定被鎖在Lost and Found的房間裡,明天就可以把它領出來。苗苗抽泣著說了句:“那麼黑,那麼冷的房間”又傷心地嗚嗚哭起來。媽媽沒哄成功,爸爸接著上陣,說如果找不到再買一個好了。結果不說還好,聽到這話她哭得更厲害,邊哭邊拚命搖頭。爸爸真是不懂小女兒的心思:深愛的好朋友是能夠另買一個代替的嗎?!

第二天一早我又給酒店打電話請他們到失物間去找,十多分鐘之後酒店回電說沒有這個兔子,說他們會繼續找,找到再通知我們。我一聽就知道是敷衍之詞,如果現在都找不到,以後怎麼可能再冒出來?想到苗苗難過的樣子,我和先生發揮窮追不捨的精神,再分頭給酒店的客戶服務部和公關部經理打電話。公關部經理說:“這樣吧,實在找不到的話我們買一個送給你們的女兒好了。”我跟她耐心解釋這個長耳兔在女兒心目中的重要性,要是能買一個代替的話,我們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對服務部經理我則比較不客氣地說:“早上才離開酒店,當天就找不到,那一定跟清潔房間的人有關。這麼可愛的東西一定不會被丟進垃圾裡,也許她以為是客人不要的就拿走了?但是這個兔子對小女孩太重要了,希望一定想辦法把它弄回來,不然就讓喜爾頓酒店的名聲蒙污了”。也許軟硬兼施起了作用,下午終於傳來好消息,兔子找到了! 酒店說馬上給我們用快遞寄回來,明天就能收到。可想而知,這失而復得讓苗苗多麼欣喜。我鬆了一口氣,加重語氣問苗苗:“現在你該明白responsibility (責任)這個詞的意思了吧?”
******************************************************************************

往年總是趁感恩節假期,跟孩子們一起在客廳豎起7、8尺高的聖誕樹,興高采烈地掛上各種可愛的飾物和綵燈,既忙碌又熱鬧。今年由於房子在加建,亂糟糟的就不打算佈置了。這是孩子們期待的事情,所以得預先跟他們講好。弟弟一聽就擔心了:“聖誕老人從窗口經過,看不到我們家的聖誕樹和紅襪子還會進來嗎?” 他一門心思就是聖誕禮物! 我趁機說:“聖誕老人給禮物不是看你有沒有掛紅襪子,是看誰是乖孩子,他什麼都知道。” 做父母的,有時候不得不利用孩子的慾望去達到管教他們的目的。

在國內跟親戚們聚會時,大家紛紛給孩子們紅包。回到美國家裡我告訴苗苗和弟弟,我會將這些錢存進他們的銀行戶口,“等你們長大上大學付學費”。他們都懂事地點頭同意,但弟弟並不放心,馬上追問我:“你是不是要給我照一張相拿到銀行去?不然他們怎麼認得我的戶口是我的?” 哎呀,弟弟心水這麼清,媽媽對他們的紅包錢是糊塗不得的。

像大部份孩子一樣,弟弟掌握算術加法比減法容易一些。有時給弟弟出題練習加法和
減法,他碰到頭痛的減法題,乾脆在減號上加一筆變成加號,試圖矇混過關。吃飯的時候,我讓弟弟吃魚,告訴他吃魚對腦子好,會聰明。弟弟看著不怎麼喜歡的魚問我:“我吃一塊魚就會做100減11等於幾嗎?” 我瞪著他,你以為這是神仙果呀?哪有這麼立竿見影的?!

弟弟在學校吃什麼午餐是令我們十分頭疼的事情,他從來不喜歡三文治等西式午餐。除了披薩餅、肉鬆拌白飯和餃子三樣食物,其他沒有感興趣的,帶去了也不吃,曾經好幾次直接倒進垃圾桶,老師告訴我們之後,我們嚴厲批評了他,之後不敢丟棄,就原封不動地帶回家。在學校沒吃午餐的那些天,一回到家就像頭小餓狼似的,迫不及待打開櫥櫃拚命塞餅乾。為午餐的事,我們跟老師專門討論過,但是都拿不出太多辦法去改變他。有些飯菜在家吃得好好的,也不願意帶去學校。

有一天吃晚飯,看弟弟吃番茄炒蛋挺香的,就問他明天好不好帶去午餐?弟弟發愁地說:“每次我一打開飯盒,小朋友就叫‘ew!’(難吃!),看到肉鬆他們就說我吃頭髮(他很多金髮同學)”。我這才明白為什麼弟弟不願意帶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食物去學校,原來是怕被取笑。我們家並不吃魚露、蝦醬、臭豆腐等強烈異味的東西,帶去的飯菜只是跟美國人的午餐三文治不一樣。難道因為要跟大家一樣去強迫自己改變飲食嗎?但是弟弟的同學都是5、6歲的孩子,也許不是有意取笑他,而是對沒見過的東西大驚小怪而已,為此去投訴就顯得小題大作了。於是我告訴弟弟,小朋友笑你是不對的,別人說什麼你不用管,你自己知道好吃就行了。但是弟弟還是苦著臉不吭聲,他的憂慮並沒有解除。
這時苗苗對弟弟說:“我有一個辦法,我教你一個trick (點子)! 下次他們說 ‘ew’的時候,你就問他們‘ew’的反義詞是什麼?”弟弟脫口說出:“是delicious!
(美味)”。苗苗說:“對,那你就說‘啊哈! 那麼我的午餐就是美味,你們說的’!”
弟弟得到這個高招樂得笑起來,不再愁眉苦臉了。全家都為苗苗的主意叫好,這就是她的EQ(情商),懂得用幽默和智慧去解決衝突,跳出困境。

後來我還是告訴了弟弟的老師關於同學取笑他午餐食物的事情,目的是讓老師理解弟弟不愛吃午餐包括了這個原因,並不是想讓老師去教訓那些同學。老師感謝我提供了這個情況,說她會趁機跟孩子們講不同的食物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以及如何尊重別人的感受…。我們還商量好,找一個機會帶中國食品去給班裡的孩子們嘗嘗,讓他們知道別的民族食品也是好吃的。我很高興,有心的老師就會用一個簡單的事例延伸出啟發性的教育課題。
******************************************************************************

吃飯的時候弟弟說有個同學講的話很傻。苗苗一本正經對弟弟說:“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opinions” (不要用人們的觀點去評判他們) 。我驚奇地問她這話是哪裡學來的?苗苗得意地說:“老師說過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不要從封面評判一本書),我將它改了一下。” 女兒能舉一反三,能理解和引用這個道理真讓我高興。

週末全家去參加一個上千人的遊園會。一進場就感受到熱鬧滾滾的氣氛,吃的、玩的攤子加上氣球彩旗,讓人目不暇接。到後來,各有所好,就開始分頭行動。先生帶苗苗去玩,我帶弟弟去買爆玉米花。在長長的蛇陣中排了一會兒隊,弟弟就不耐煩了。不遠處忽然樂聲大作,原來是開始演木偶戲了。弟弟嚷著要去,我看只不過百步的距離,吩咐他只能站在那裡看,等到媽媽來,他點點頭就飛快地跑去了。我目光範圍內能看到他那身黃衣服,也就放心了。

好不容易輪到我時,一鍋剛賣完,服務小姐邊倒玉米粒進機器邊抱歉地笑笑說:“你得再等兩分鐘了” 。排了這麼久的隊,我雖然著急,也只好耐心等多兩分鐘。正在這時聽到後方人聲湧動,回頭看木偶戲竟然散場了,人流正向另一個方向移散開去,弟弟站的位置已經沒人了。我這急的,一把抓過小姐遞過來的爆米花,拚命擠出排隊的人群。但是已經晚了,前後左右都看不到弟弟的影子。看著鬧哄哄的大操場,我當機立斷打手機讓先生分頭找。

大約10分鐘,接到先生的電話他找到了。我趕緊跑過去,心想弟弟是第一次走失,一定很害怕了。看到弟弟我緊張地問:“你剛才不見了媽媽哭了嗎?” 他搖搖頭,神色鎮定自如。我又問:“那麼你剛才走到哪裡去了?” 。他篤定地說:“不見了你,我去找 Lost and Found.” 什麼? 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弟弟竟然懂得去找“失物招領處” ?小姐姐咄咄逼人地問:“那麼你知道Lost and Found怎樣寫嗎?” 弟弟還是搖頭。他只知道幼兒園老師講的,丟了東西或者撿到東西要到失物招領處。我好奇地想,在他的小腦瓜裡,到底是將自己這個被丟失的東西交到失物招領處,還是去招領被人家撿到的媽媽呢?

上天真是夠公平的,我們兩個孩子,一個絲毫不用操心,一個卻要操雙倍的心。苗苗每天的功課我們基本上不用管她,有需要家長簽名的她才拿來給我。每週拿回來老師的評語,總有在“功課完成得完整、整潔”一欄打勾。其他打勾的也都是品行好的表現。而到弟弟學校則多半接到老師批評投訴,每次都讓我難過。

有一回,接弟弟回家的路上發現他沉默不語,滿懷心事的樣子。快到家的時候他終於‘自首’說今天在學校把自己的午餐飯盒丟到屋頂上去了。我一聽就來氣,他已經連續幾天被老師警告上課不專心,老師每警告一次就翻一次色牌。色牌從最好到壞是深綠、淺綠、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如果翻到紅色就得到校長辦公室去訓話,有一天他的色牌已被老師翻到了橙色,可想而知多糟糕。老師總是說他不專心,不聽話,講笑話,妨礙其他同學,影響老師教學。我們用盡各種辦法跟他分析原因、講道理、預先警告,但是收效很有限,他答應得好好的,第二天又出狀況。無可奈何之中我的臉皮也練厚了,不像過去聽老師投訴就跟被人打耳光那麼難堪。

第二天我去學校接弟弟,一眼就看到那個藍色的飯盒躺在課室屋頂的紅瓦面上,別提多顯眼多怪異了! 屋頂那麼高,我瞪了半天也想不出個辦法把它弄下來。

打電話跟出差在外的先生報告弟弟惹的新禍,先生卻笑了起來,回想起前陣子弟弟看到他施展拋高接球時羡慕得不得了。這下我恍然大悟,弟弟是在向小朋友表演他的拋高技術,怪不得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都要拋一拋才過癮。哪怕去洗澡,也將褲子、襪子拋來拋去,屢罵不改。這樣每天練習下來,倒是拋得越來越高接得越來越準。明白到他不是故意調皮倒蛋製造麻煩,而是有興趣去練拋接技巧,我自然平心靜氣下來。人家說聰明的孩子才調皮也許是有道理的,有時候因為大人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才會將他看成是調皮。不過,這種孩子好奇心重,還沒有學會約束自己,經常犯規。我們家長還是要配合老師去管教他們如何遵守紀律,哪怕是個天才也得在規範的社會中生活,何況在他身上連天才的影子還沒有看到呢?
******************************************************************************

孩子們處在非常喜歡聽故事的階段,每晚無論多忙多累,在他們上床之前都得講故事給他們聽,有時覺得是個負擔,但是又感到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因為他們從故事裡吸收知識和認識世界,這實際上給了父母一個引導孩子和跟他們溝通的最好機會。

我肚子裡的故事當然是很有限的,那就要找適合講的故事書,用講故事的口氣讀就行了,不必自己去想去編。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國神話、動物故事等,每個故事不太長,每次讀2、3個故事比較適合。現在孩子大一點了,開始到懂道理的階段,我開始選讀中國成語故事給他們聽。中國成語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精華濃縮,我們熟悉這些故事,從中體會和受益不少,可以通過故事跟孩子們講做人做事的哲理。講完一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會問他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弟弟先講,然後是姐姐講。這種方法是讓孩子從具備複述能力到具備分析、理解能力的鍛鍊。不過孩子還小,尤其是弟弟,還在直觀看問題的年齡,他的回答常常讓人忍俊不禁。

講“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說到有個人乘船過海時,配帶的寶劍不小心掉到海裡去了,他不慌不忙地在船身外劃一條線,說根據這個記號就可以找回他的寶劍。講完我問弟弟,他跟著那個記號能不能找到寶劍呀?弟弟認真地想了想,搖頭說不能。我問為什麼不能?弟弟說:“因為海裡有Octopus(八爪魚),會把他的寶劍拖走”。弟弟就是這樣經常分不清虛幻世界跟現實世界。

講“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狐狸看到樹上的烏鴉嘴裡叼著一塊肉,它想引烏鴉開口,將肉掉下來以便吃到自己嘴裡。狐狸假意讚揚烏鴉長得漂亮但沒有湊效,後來又奉承烏鴉唱歌好聽,終於引到烏鴉得意洋洋地張嘴唱歌,肉卻掉下來讓狐狸吃去了。我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呀?弟弟想也不想就回答:“吃飯的時候不能講話”。這句話我在飯桌上天天講、餐餐講,怪不得他能倒背如流。看到我沒點頭,弟弟趕快補充:“有好吃的東西在嘴裡要趕快吞下去,不然不小心就會掉出來不能吃了”。我使勁咬著嘴唇不要笑出來,姐姐則使勁搖頭。弟弟生怕正確的答案給姐姐講了出來,搶著說出下一個猜測:“噢!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誰說你唱歌好聽,他就是個騙子!”這下我終於忍不住放聲大笑。這個故事的道理,姐姐也沒有表述得完整,她說:“因為狐狸是壞蛋,所以壞蛋講的好聽話都是假的。”至於為什麼聽到別人的讚揚話不能得意忘形,什麼是真話,什麼是假話,怎樣判斷別人奉承的目的…,可能不是一個8歲孩子能夠理解的。

有些成語故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人生階段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小時候聽了只領會到人的一生總是有幸有不幸,不會一輩子幸運,也不會一輩子倒霉。長大了之後,這個成語讓我獲得啟發,明白到,很多事情,成功與失敗,偶然與必然都有一定的互為因果關係。及至有了更多的人生歷練之後,再思考這個成語,就領悟到要懂得怎樣將壞事轉化為好事。

對鐵棒磨成針、愚公移山這兩個中國人最古老和熟悉的成語故事,孩子比較有疑惑。他們提出問題:“為什麼不用沒有那麼難的辦法?”是的,這兩個成語表達的是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恆心,但是現代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講效率和創新,所以他們不能接受為什麼做事要用最難的方法。孩子能提出問題是好事,說明他們動腦筋了,我們不必刻意讓他們接受標準答案。
******************************************************************************

兩個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總是搶著說話,實際上(潛意識中)都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父母應該製造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孩子會很放鬆,既不怕被另一個搶了風頭,也不怕別人會笑話。父母會聽到孩子更多的內心秘密,他們會講一些平時不跟別人講的話,提出一些平時不會提的問題。週末,先生帶弟弟去買星巴達咖啡,或者爬山攝影,這是他們父子獨處的機會。先生告訴我,姐姐不在旁邊,弟弟講話就沒有那麼結巴(可想而知伶牙利齒的姐姐給弟弟多大壓力!),單獨跟爸爸一起時弟弟講話很老成,把爸爸當朋友。而我跟弟弟單獨一起時,探知了弟弟對女孩子的好奇心。

弟弟對漂亮女孩子的敏感度從他兩三歲時去餐館吃飯就表現出來。人來人往之間他眼睛滴溜溜一轉,很快就會定格在最漂亮的女服務生身上,眼光追隨著人家走動,指給我們看他喜歡那個阿姨。最離譜的是他5歲多時,有一次帶他到商店,我正在挑選衣服,他忽然跑來對我說,那邊有個pretty mommy。我一邊隨口應他一邊繼續低頭看衣服,他急了拉著我的手要我過去看,我奇怪了:“漂亮媽咪有什麼好看的?那是人家的媽咪,不是你的媽咪。”誰知弟弟卻說,“我想跟漂亮媽咪回家。”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氣急敗壞地指著自己問:“那麼這個媽咪怎麼辦?你不想要了嗎?”弟弟左右為難,拉著我的手認真地問:“我可以跟漂亮媽咪住一個星期,跟你住一個星期嗎?”我差一點氣昏了,沒想到“漂亮”對弟弟有這麼大的吸引力。這下我可要去看看那個偷走我兒子心的媽媽,於是我跟隨弟弟走去找“漂亮媽咪”。弟弟指著遠處一位推著嬰兒車,穿吊帶裙、長髮披肩的少婦讓我看。這時“漂亮媽咪”準備下電梯,弟弟急得搖著我的手讓我去跟漂亮媽咪說想跟她回家。我不幹:“是你要跟她回家,不是我,要你自己去說才行”。弟弟是個害羞膽小的孩子,他猶豫地走了幾步,終於又退回到我身邊。這時漂亮媽咪已經下電梯了,弟弟依依不捨地看著她的背影,一臉懊惱。

學期結束前學校各年級學生有個大匯演。從弟弟學前班的小不點到6年級的大孩子,都輪番上台表演。5年級有個領舞的女生長得特別高,身材苗條,舞姿曼妙,像天鵝似的特別出眾。有一天放學我去接弟弟,他拉著我的手小聲說:“你看前面那個女孩,就是跳舞跳得很好那個,我很喜歡她。我們班的莊尼也喜歡她,每次看到她就會在她面前蹦來蹦去引她注意。我才不會那樣,我會像沒事那樣繼續走路,但是我的胸脯會撲通撲通地跳。”他按著胸口告訴我這個秘密。天哪! 這個6歲多的小男孩,竟然對比他高兩個頭的高年級女生發生“初戀”!現在的孩子也太早了吧?! 我壓著驚訝儘量平靜地問,那麼她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弟弟搖搖頭,那根本不是他關心的。當我告訴先生弟弟這番秘密,先生居然驕傲地說:“他這點像我,對女生不會死纏爛打!”弟弟天生的喜歡漂亮女生我們應該擔心嗎?有機會真得詢問一下兒童心理學家。

弟弟上了一年級之後我問他,在學校裡誰是你的好朋友?弟弟說:“全班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除了索菲婭之外。”我問:“為什麼她不是?”弟弟說:“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憎恨我,每次看到我,就會瞪著我大叫‘stop’!”我奇怪地問:“她對別的同學也這樣發脾氣嗎?”弟弟搖頭。我又問:“你想想,你有做過讓她生氣的事嗎?”弟弟無辜地看著我又搖搖頭。我為弟弟感到不平,但是對無理取鬧的人我寧願繞道走,就建議弟弟:“那麼你不要招惹她,跟那些喜歡你的小朋友玩好了。”誰知弟弟揚起頭堅定地說:“不!她不喜歡我我也要跟她玩,I never give up!”在家人眼中還沒有完全開竅的弟弟忽然冒出這麼擲地有聲的一句“我永不放棄!”,真令當媽的我對他刮目相看。

我很好奇弟弟這句話是不是認真的。幾天之後我問他,索菲婭還對你生氣嗎?弟弟說:“她看到我看她,還是會說 ‘stop!’, 不過是小聲的,沒有大聲叫。”我鼓勵弟弟再耐心等待,她會改變的。然後有一天弟弟放學時高興地告訴我“今天下課我們在操場打球,索菲婭將她的球拋給了我,她竟然忘記了憎恨我!” 弟弟的永不放棄終於等到了這個刁蠻小姑娘的改變! 同時也改變了我對弟弟“總是不成熟”的評判。
******************************************************************************

這一代在美國成長的孩子真幸福,不但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還有層出不窮的玩具。可是事物總是有相對性,我們常擔心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而且,太多的自動玩具,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是不利的。因此,自從孩子過了會將任何東西放嘴裡吃的年齡之後,我們最鼓勵他們玩的是可以變幻組合的Lego塑料積木,以及彩色陶泥。這兩種活動能讓他們動手創作,對孩子的手腦協調和想像力都是很好的鍛鍊。Lego塑料積木價格不低,一盒積木一個主題,雖然能讓孩子學會看圖建造,但是建好之後太漂亮了總是捨不得拆掉,就放在那裡變成一個展覽品了。而商店買的散裝積木只有長的方的,花樣不多,難以發揮。後來有一次去Legoland公園玩,發現它有個積木工廠商店(Lego Factory Store)專門出售散裝積木,而且品種很多,除了基本的幾何形狀之外,還有小人和各式帽子、帽子、褲子讓你隨心所欲地變化成男、女和不同職業的人。還有大大小小的車輪子、軸承,還有建房子的門、窗、樓梯、籬笆,花草、樹木,真讓我們喜出望外。這些散裝積木是按磅秤賣,每盎士$6.99,雖不算很便宜,但是勝在可以自己挑喜歡的素材,就像吃自助餐一樣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之後苗苗和弟弟的積木水平大有進步,經常建造出讓我們吃驚的好作品來。弟弟喜歡建車、船、飛機,開始不懂得平衡的道理,只追求大,有時候頭重腳輕,有時候太大了容易斷,斷了就生自己的氣。大人給他講道理也不聽,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搞,後來我們就不管了,讓他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認識事物規律。苗苗的創意是多方面的,有一次她居然建了個監獄,兩個持長槍的衛兵守在門外,裡面放了幾個臉部兇殘的犯人。開始她建的監獄是四面高牆,密不透風的。後來她覺得不好,就在高處加了窗,裡面有間隔和桌椅,監獄也比較人性化了。他們有傑作時,爸爸就給他們的作品拍照留念,他們更樂得創造驚喜給全家看。

回想我們小時候,最普遍的玩具是花錢不多的棋類,什麼五子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男孩女孩都會下,雖然沒有下出什麼專業水平,但是對我們成人後的戰術、戰略思維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由於物質貧乏,迫使我們想盡辦法給自己製造玩具,無形中豐富了我們對廢物利用的創造力,對資源運用的想像力。現在碰到需要協助孩子們做學校的Project時,他們總會讚歎媽媽的手藝真好!

有一次苗苗學校舉辦的感謝老師周活動(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 ,要求同學們創作一件作品作為感謝老師的禮物,看到通知之後,我跟苗苗討論做什麼好。以前她已經送過自己的圖畫,插花等,這次我建議她做不一樣的。想來想去,就想到了摺紙,因為最近苗苗在興緻勃勃地跟我學摺紙。我建議折馬:“老師就像一匹大馬,帶著你們這群小馬學跑。” 苗苗一聽就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那個週末我們將平時收集起來的學校發通知那些彩色紙拿出來,苗苗負責將紙裁成正方形,我負責難度比較大的摺疊,最後苗苗完成折出馬頭和尾巴。兩個人分工合作折了一個多小時,桌上立時出現昂首挺胸的2匹大馬(代表老師和助教) ,帶領19匹小馬(代表全班同學) 朝氣蓬勃往前衝的陣勢,我們自己都滿意得不得了。星期一,苗苗小心地將全部紙馬放進一個塑料袋再放進書包裡,帶回學校去。放學後我迫不及待地問她,大家喜歡我們的馬嗎?苗苗模仿著老師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的神態,說當她將這些彩色的紙馬一個一個立在桌上時,大家越來越興奮,不相信一張紙能夠折出這麼生動的馬來! 老師說,這群馬要在課室展示三天,然後每人領一匹馬回家。過了幾天,苗苗帶回家一張大大的感謝卡,老師和每個同學都在上面簽了名,感謝我們花時間折了這些紙馬,大家都很喜歡!

之後苗苗對摺紙術更有興趣,從圖書館借了教摺紙的書來看,學會了更多花樣。只要手上有一些廢紙,隨時可以變幻出小鳥、天鵝、青蛙、船、飛機、桌椅…,讓小朋友們羡慕不已。她也樂意教大家,贏得了更多的友情。
******************************************************************************

培養孩子畫畫興趣,可以從很小的年齡開始,從孩子能抓住筆亂塗亂畫開始。在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足夠向人表述時,父母就可以在他們的塗鴉中捕捉他們的思維。一個人的美學修養是一輩子的財富,要鼓勵孩子塗塗畫畫,畫什麼都可以,不管畫成怎樣都是好的。對幼小的孩子不要給他們很多約束和指正,不要使他們因為怕畫得不好而放棄。任他們沒有約束地畫,才能激發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意。

帶不懂事的孩子去餐館或者外出辦事,孩子不耐煩、吵鬧、搗亂是常常讓家長頭痛和難堪。一些西餐廳備有兒童畫紙和四色一盒的小腊筆,讓孩子們等餐時有事可幹。我從中得到啟發,帶孩子出外時,手袋裏裝著幾張白紙和兩支鉛筆。需要孩子安靜的時候就鼓勵他們畫畫,有時給他們一個主題、一點提示,一些要求,然後他們就埋頭創作。這是一舉兩得,既能讓他們安靜下來,不影響大人談話,又能讓他們增加了練習的機會。家裡有人生日了,煮幾個熟雞蛋,讓孩子們在蛋殼上畫畫和上色,成了一個不花錢又獨特的生日禮物。給親戚朋友和同學發賀卡時,都讓他們在賀卡上空白的地方即興發揮創作一番。只要能夠給孩子鼓勵和讚揚,再沒有美術基礎的父母都可以是孩子稱職的美術啟蒙老師。

弟弟的畫畫興趣建立起來之後我們才開始讓他參加天普美術學校一星期一次的美術課。不久,美術老師給我看弟弟畫的一張作業,是畫一隻狗。弟弟並沒有完全按老師給的圖樣去畫,狗的脖子和尾巴畫得不一樣。我說:“他雖然沒有畫得一模一樣,但是我看這狗也很活潑有靈氣。”老師高興地說:“你能這樣看就對了。很多家長都是以孩子畫得像不像為標準,孩子畫得不像就焦急。其實,孩子只要願意畫,花了心思去畫就是好事,不必太早挑剔他們的技巧”。我發現,有時候孩子天馬行空地自由發揮,反而會出現充滿童真的叫人驚喜的作品。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忘記“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和“拔苗助長”的弊病。在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到自發自覺的程度時,不要給他們太大壓力,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最重要的。

弟弟差不多4歲才開始寫字,6歲才開始畫畫,在同齡孩子中算是晚的,但是後來在畫畫上的進步卻很快。現在學校開家長會,老師總要誇獎弟弟的美術能力如何好。老師最近舉例說,弟弟畫的7頁連環畫,每頁都有太陽,但每個太陽都用不同的顏色。老師讓他解釋為什麼?弟弟說,因為太陽在不同時間的光亮和顏色是不一樣的。老師為此讚歎不已
,說弟弟能將自己的觀察在畫中表現出來很難得。弟弟的畫雖然還是很稚嫩,但是下筆大膽果斷,充滿靈動感。他的語言能力不強,為此還得參加語言特別訓練課程,但是不等於他的思維不活躍。就像盲人的聽覺特別強,聾啞人的眼睛特別亮,某方面的弱或許能成就了另方面的強。家長要客觀看待自己孩子的優缺點,發現自己孩子的天賦去好好培養。

在孩子們報名參加美術班時,校長介紹不同課程時間和不同老師時,也講到老師的教學風格、方式和家長的期望值問題。有的家長認為老師要越嚴格越好,否則孩子進步不快,等於白交了學費。有的家長明白到不能看孩子的短期表現,要給予耐心,以培養和維持孩子興趣為主要目的。這個校長懂得,老師跟家長的風格和期望值要相配,才能達到家長滿意和堅持下去,所以在跟家長介紹情況時,會告知老師的背景和教學風格,讓家長有較合適的選擇,減少失望。

我們覺得美術是陶冶孩子美學修養為目的,不是為了得獎成名,因此選擇的老師很和藹,對學生總是表揚有加,沒有給學生任何壓力,孩子們很愛去他的班。一個半小時還畫不夠,每次去接他們時都不願意走,回家還興趣勃勃地接著畫。這就是我們期待的效果,只要孩子有這麼高的興趣,必然會很主動去練習,那麼技巧和進步是指日可待的。
******************************************************************************

過去父母們最關心自己的孩子IQ(智商)高不高,現在很多父母意識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功跟EQ(情商)關係更大。IQ靠天生,而EQ靠培養。所以我們更注意讓孩子培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與人溝通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有一次全家去中餐館吃飯,飯後帳單照例跟幸運餅一起送上來。弟弟抓了一個,掰開餅邊吃邊將裡頭的籖語紙交給姐姐為他念,因為他認識的字不夠多。苗苗大聲念道:“你是人們的中心,你的友好個性使你擁有很多朋友”。才唸完苗苗就叫了起來:“一定是搞錯了,這個幸運餅應該是我的,因為弟弟沒有很多朋友,我才有! 他的個性也不好。”弟弟被姐姐扎到痛處,憤憤不平地要搶回他的幸運紙,委屈的淚水在眼裡打轉。苗苗一邊擋著他,一邊轉頭向我求證:“媽咪,你和奶奶不是說過我EQ高,個性好嗎?”我嘆一口氣對她說:“唉,原先是以為你EQ挺高的,可是,EQ高的人應該會懂得不傷害別人的感受呀!”

平心而論,苗苗開朗活潑、對人友好,贏得很多友誼和誇讚,那個籖語確實是她的真實寫照,可就只有對弟弟是完全另一副態度。弟弟表述能力不夠強,抓不到重點,半天都講不清楚。苗苗常按捺不住搶過他的話頭幫他講,或是一點不給面子地糾正他。弟弟問她什麼,她回答時不但口氣不耐煩,而且往往伴隨著“蠢蛋、傻瓜”衝口而出,她對別的人從來不會這樣的。這一直是苗苗最大的缺點,也是我們的心病。為此沒少批評她,也尋求老師的協助想要改變她,但是收效並不是太大。苗苗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忍不住向弟弟發火,她說:“我真希望是有一個妹妹而不是弟弟,那就不用老跟弟弟fighting”。弟弟對姐姐也是非常的不滿,也希望有一個哥哥而不是姐姐。兩人發生衝突,講不過姐姐時弟弟總是不自量力地先動手挑動戰爭,卻又承受不住姐姐的重拳反擊。苗苗出手頗有鐵鎯頭郎平“快、狠、準”的風格,大人在旁邊要制止都來不及。弟弟打不過就大聲哭叫,想得到大人的聲援,誰知媽媽說:“活該,誰叫你先動手!”

可是,在需要苗苗承擔姐姐責任的時候,她會義不容辭地保護弟弟。比如去陌生的夏令營,下車後她會拉著弟弟的手,帶他去這裡那裡,讓他不害怕。在海邊玩,她會常常關注著弟弟怕他危險。有次在超級市場的停車場,我往車後箱裝好東西之後,和苗苗將購物車推回去,讓弟弟站在車旁等。誰知他一下衝出來想追上我們,跑的時候沒看左右兩邊,這時候一輛車正向弟弟開過來,苗苗毫不猶豫地飛跑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弟弟前面,邊斥責他邊將他拉回安全的地方。回家後,我對弟弟說:“你看,姐姐為了保護你,自己的安全都不顧,她多愛你啊!”弟弟不明白:“她老是欺負我,老說憎恨我,為什麼她還想我alive (活著)呢?”也有人說孩子小時候別苗頭,吵架打架是不必太擔心的,小時候打得越厲害長大了反而手足關係越親密。但願如此!

有一天我看到兩姐弟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是關於古羅馬建築的科教片。姐姐愛看書,興趣廣泛,已經成了我們家的“小百科全書”,我從不會懷疑她超越年齡的理解力。可是弟弟一直都是以玩為主,看電視也只看卡通片。這次看他安安靜靜地聽著科教片解說,我有點不可置信:“到底你明白他在講什麼嗎?”弟弟被我打擾了,不耐煩地回答:“當然明白,他在講英文!”

有次弟弟鄭重其事地問我:“媽媽,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想當總統嗎?”呵,這口氣!彷彿總統這個位子就等著他決定當還是不當。我當然想知道為什麼了!弟弟看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答:“因為總統總是被暗殺!”原來一年級小學生開始學美國歷史了,給他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林肯等幾位美國總統被暗殺!

******************************************************************************

苗苗5歲半開始學鋼琴。本沒想讓她這麼早開始,怕她不能堅持下去。但是有次帶她去朋友家,聽小哥哥浩洋彈鋼琴後她就提出要學。苗苗健康活潑,對什麼都有興趣,而家裡的鋼琴一直是房子的裝飾品,現在孩子都提出要求了,不支持她說不過去,於是就開始了。苗苗學琴三年多時間裡,換了好幾個鋼琴老師,真是說來話長。最初的老師意外受傷了,不得不換老師繼續學,跟下一個老師學了才一年,她決定徹底退休了不再教學生,後來一個老師則是因為我們感覺不合適。雖然換老師會給孩子的學習連貫性帶來影響,但是不合適的老師也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呀! 問題是,你不開始跟一個老師,就無法去觀察和判斷。那麼什麼老師算是“合適”的呢?雖然所有的老師都異口同聲地說以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為重,但是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流派和側重(比如演奏、考級等),也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是否合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望目標?這是家長需要從老師的教學中觀察判斷的地方。

苗苗上一個俄國鋼琴老師在本地頗負盛名,學生非常多,每天課時密得針插不進,等了半年多才等到一個機會拜她為師。能有這麼多學生慕名而來,並且從她的學生彙報演出會上聽到水平很高的表演,我們十分信服她的教學經驗,受到家長們的追捧不是浪有虛名的。不過,在苗苗跟她學琴幾個月之後,我越來越懷疑這也許不是適合我們的老師。她的課程排得太滿了,每個學生30分鐘,之間沒有任何緩衝,跟學生和家長交代事情就得從下一個學生的教學時間中擠出幾分鐘。急匆匆的話語讓人來不及聽明白,急匆匆的腳步讓人心生惶恐。總之,跟她接觸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急”字。苗苗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她那裡彈琴總是很緊張,越緊張越出錯,平時練習好好的,到她面前就彈不好。”我知道,老師的“急”已經自內而外地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對於是否要換老師,我很有一番內心掙扎。這個好不容易等到的老師,多少人還在排隊等著她教,我們卻要自動放棄,是否太可惜了?我們能找到更好的老師嗎?我們是否太挑剔了?我跟先生商量,跟苗苗商量,最後還是決定換老師。因為老師是孩子尊重、崇拜、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可低估,是不僅僅在專業上的。而且,孩子情緒緊張對她的學習效率和維持興趣也不好。

華人家庭的孩子學琴蔚然成風,但是本來的良好願望卻往往弄得大人生氣,孩子厭煩
。如果太注重孩子什麼時候要考到什麼級,是否比別人的孩子突出,演出水平和表現是否出色,就會對孩子和家長自己造成很大壓力,形成大人孩子都緊張的局面。其實,學琴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通過手指運動促進腦部發育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和氣質,光是達到這個目的就很值得了。至於進步和水平,跟老師的經驗、教學方法、孩子的努力和天份資質都有關,不能強求。

只要孩子能堅持每天練琴,自己跟自己比有進步,就該肯定和鼓勵,不要去跟別人比。這樣大人小孩都能處於比較輕鬆的狀態。初學階段很多琴譜曲子是人們熟悉的歌曲,孩子彈的時候,媽媽在旁邊不是監視,而是幫他唱出歌詞,孩子像是在為媽媽唱歌伴奏似的感到興奮。學琴前幾年比較難堅持,到小學高年級就好辦了,一來孩子已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也開始懂得欣賞音樂,二來經過幾年的練習已有一定的彈奏水平,可以自愉愉人
,容易從別人的讚揚肯定中獲得鼓勵。一年多前苗苗彈琴總掌握不好節奏,而且彈琴就像打琴似的缺乏樂感,可到了9歲忽然就開竅了,進步明顯。在學習上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回過頭來我才真正體會到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苗苗小學班裡的女生們開生日會時,每個人都會表演一番琴藝。苗苗彈完之後總會贏來聽眾連聲稱讚。當別的父母對我說好羡慕你的女兒彈得那麼好,我很高興卻不迷糊,那是因為苗苗是班裡唯一的華人女生,他們沒有見識到別的華人孩子有多麼厲害罷了。
*****************************************************************************

週末敏姨到家裡來,我高興地搬出兩個孩子的最新畫作給她看,苗苗和弟弟也給敏姨“彙報演出”了他們新學的鋼琴曲。在敏姨的讚揚聲中,還沒像姐姐那樣懂得將日記視為個人隱私的弟弟,更是興奮地向敏姨展開他的日記本。

弟弟最近自動提出要寫日記,我們當然舉雙手贊成,趕快找了一個硬皮本給他。但是他能寫出來的字彙實在太少,無法表達他活躍的思緒。後來只好像名人出傳記那樣“口述歷史”,他口述、讓姐姐幫他寫下來。合作了幾篇日記之後,遇到姐姐沒空了,或者兩人吵架打架了,姐姐就負氣不幫他寫。弟弟感到求人不如求自己,就用連寫字帶畫圖的方法去記他的日記,儘管錯別字連篇,他自己樂在其中,我們也沒去管他。

這回敏姨看不懂弟弟的“天書”,讓他給解釋。他一講解大家就都明白了他寫的生動故事,越看越有意思,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誇獎弟弟的日記。也許不甘心被弟弟搶了風頭,苗苗在旁邊悻悻地揭發:“我也知道他寫的這個故事,我們一起從電視上看到的”。大人們根本不在意故事是哪裡來的,只對弟弟的進步感到驚喜。

吃晚飯的時候,苗苗忽然問我“複製別人的作品算不算侵權?”我習慣了女兒不時冒出大人問題,雖然不知她所指是什麼。我回答:“那要看是自己用還是拿去賣錢。”苗苗又問:“如果不是賣錢,但是展示給別人看,讓別人誤會是他創作的呢?”這下大家明白了她是在說弟弟的日記。奶奶忍不住為弟弟辯護:“弟弟並沒有向別人說這是他創作的呀!”。我接著說:“就像你們在繪畫課上臨摹別人的作品一樣,也不算侵權。”苗苗還是不依不饒:“但是我們臨摹的畫是普通的,沒有特性的。而電視卡通人物是unique(有個性的)、published(公開發表的) and well-known (著名的)。”真了不得! 曾參與打過幾回知識產權官司的我,也不禁佩服這孩子的立論和善辯。我想了想又舉了另一個例子:“記得上學期在學校的畫展中,你有一幅臨摹法國畫家莫奈的風景畫嗎?莫奈是著名的,他的畫風是獨特的,那麼你臨摹他的畫算是侵權嗎?為什麼不算?因為你只是用以練習,也不是冒用他的名。況且弟弟的畫跟電視上的卡通人物也不是一模一樣,他按自己的想法改動了就不算複製。”

雖然苗苗這次提問的出發點對弟弟不那麼善意,但是以她四年級小學生對知識產權的認知水平卻令我驚訝。這就是代溝,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對Copy right的定義和界限還模糊得很,下一代孩子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度。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孩子們展示了非常寬闊的資訊空間和手段。電視、電腦、電子遊戲
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太大了,也是他們接觸科技的途徑之一,既不能完全不讓他們接觸,也要防止他們沉迷其中,是令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還缺乏自律能力,我們特意將電視、電腦設在活動區,不放在他們的房間裡。

有一晚苗苗在電腦前很長時間,說要查資料做功課。最後我給她的作業簽名時發現只有一頁的內容,花了那麼多時間必定是借做功課為名上網遊戲。我跟苗苗說,你偷偷上網遊戲,一點都不好玩,要豎起耳朵聽爸爸媽媽的腳步聲,媽媽來查看要馬上中斷,為什麼不好好做完功課再玩?這樣邊做功課邊玩多難啊! 苗苗也承認:“是啊,而且最難的是怎樣才能不讓你發現證據。”我問:“你總不希望媽媽從此不信任你吧?你說怎麼辦?我需要像姨丈建議的那樣,將電腦接收器摘下,等你要上網做功課的時候再插上嗎?”最後苗苗自己提出,以後只在星期五晚和週末可以上網玩電腦遊戲。我們就這樣對看電視和上網遊戲的時間做了約法三章。這之後,他們期待週末的心情就像我們小時候期待過年一樣!
******************************************************************************

在國內上小學的時候,通常班主任是隨著同班學生教上2-3年的。同班學生,除了留級生外,會同窗學習整整6年。因此老師、同學之間互相很瞭解,有些還結下一輩子的深厚情誼。但是美國公立小學包括一年級之前的學前班,不但老師不隨班上,孩子每年面對一個新老師,而且同班學生也是升級就拆散再組班,每年換新同學。此外還有不少跟國內小學不同的做法,比如國內開家長會是集體的,老師通過家訪跟家長做個別交流。而美國小學除了開學那次集體家長會統一介紹情況之外,其他家長會都是按預定時間,每個學生的家長在學校跟老師單獨開會。還有,美國小學裡沒有設班長、學習委員之類幫助老師維持秩序、組織活動和管理學生的幹部職務。最大的不同是國內課室中桌椅排列整齊,一律面對黑板,孩子們必須坐得規規矩矩聽老師講課。而美國小學的課室採用開放活動室形式,配合教學的裝飾佈置得五彩繽紛,教學形式輕鬆活潑。

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老師無疑是最重要的元素。苗苗很幸運,從學前班以來每個老師都很優秀,我們從接觸中也瞭解到每個老師的不同特質風格和對孩子的影響力。

苗苗學前班的老師Mrs. Hendershot是一位經常做示範教學的資深老師。身板結實精瘦,黝黑的臉龐配一雙充滿笑意的大眼睛。第一次家長會她開門見山地做自我介紹:“我的教學專長和興趣在教學前班,今年50歲,結婚25年,沒有孩子,你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將是我的孩子。我的願望是你們的孩子在放假時會懷念學校,會迫不及待地想回來上課。我的愛好是滑板衝浪,除了風雨天,我每天下班後必定去Del Mar海灘衝浪。”一番爽朗的話語令每個家長為之動容。她個性開朗、熱情、自信、勇敢,很符合我們對孩子的期望。苗苗在學前班這個重要的起點,不但很快進入了小學教育的學習狀態,而且從老師身上感染到寶貴的人格特質。

一年級,苗苗的老師是白人女士,丈夫是墨西哥到美國的留學生,所以她對墨西哥裔的窮人特別有扶貧義務感。不時發動學生捐書捐物品,她和先生不辭辛苦一趟趟開車送去給美墨邊境比較貧窮的學校和孩子。這一年苗苗受老師感染,建立起對窮苦人關心幫助的觀念。

苗苗二年級的老師Mrs. Clowly擁有兩個碩士學位,教過小學、中學和College,有二十多年教齡,曾在日本的美軍基地小學教書八年,對亞洲文化有較深瞭解和興趣。她最喜歡教二年級,她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在開竅階段,特別有意思。本來以她的資歷,有多次機會出任教育行政職務,但是她名利心淡薄,只喜歡當一名普通教師跟孩子在一起。從第一次家長會開始我們之間就有很多教育方面的共同話題。在對苗苗的學習和品行交換情況之後,我們常就美國、中國的教育體制、教學方式、家庭所起的作用、家長的期望值、乃至孩子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社會影響因素等等,海闊天空地討論。對於為什麼孩子不應該跳級,為什麼不應該分天才班,為什麼買書不如借書,為什麼孩子的創意和均衡發展比單科成績更重要,為什麼不應設班幹部等,她都有精闢獨到的見解,給我啟發良多,讓我獲益匪淺。

為了有更長時間交談,克勞莉老師和我開會都默契地預定在下午最後一節時間。結果每次開家長會都變成一次豐盛的交流大餐,談到欲罷不能。天黑了,清潔工來打掃課室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地擁抱道別。我曾建議她:“您應該舉辦教育講座,讓家長從您的豐富經驗和見解中受益”。她卻搖頭苦笑:“可惜,那些對孩子教育不花心思的家長是不會有興趣聽的,而像你們這樣重視教育的家長又已經閲讀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懂得我要講的道理了。”

苗苗三年級老師是位只有兩年教齡的年輕姑娘,清秀嫻靜,跟家長們談話還帶著幾分靦腆和緊張。但是學生們都很喜歡她,在孩子們中間就像一位親切的大姐姐。苗苗一直是個“Tom boy”,到這時方顯現出女孩的文靜和愛好。可以說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成長的,學生是跟著老師背影追隨的。童年時期,父母和老師給孩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榜樣作用特別明顯。
*****************************************************************************
我們廣東人嗜好美食,是被形容為“四條腿的東西除了桌子椅子以外,全部都吃”的族群。可是兩個孩子跟大多數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一樣,除了不愛吃煮熟的青菜之外,也拒絶吃不熟悉的東西,這樣下去他們的食物必定會變得越來越單調,人生不就少了許多口福享受嗎?大人常為固執的孩子錯過美食乾著急,有時候軟硬兼施要他們吃一口,結果竟然喜歡上了,從此多了一樣愛吃的食物。鴨舌、雞爪、牛肚等風味菜就是這麼愛上的。

這讓我更堅持要他們先嘗一口再決定的做法,而對他們不情不願的嘀咕充耳不聞。不過,最近我竟碰了弟弟一個硬釘子。有天吃飯,一盤青菜放得離弟弟遠,我滿腔熱情地挾一筷子給他,他卻不高興地擋住:“This is an open free country!”哇,一年級小學生已經會用“這是個開放自由的國家! ”去抵制吃青菜,過不了幾天,恐怕“民主、人權”的大棍子都會落到可憐的媽媽頭上! 現在的小孩可真會講政治啊?!

過去大家都認為苗苗口齒伶俐,弟弟口才不如姐姐。可誰知弟弟是厚積薄發,現在常冒出驚人之語,叫人招架不住。有次苗苗接到一個女同學的生日會邀請卡,我想帶苗苗去給同學買生日禮物,留弟弟在家練習鋼琴,弟弟卻非要跟我們去。苗苗幫我說服他:“你去了也沒有用,You don’t even know what girls like!”(你根本不知道女孩子喜歡什麼!)。弟弟立即高聲反駁:“Of course I know what girls like! Girls like boys!”(我當然知道女孩子喜歡什麼,女孩子喜歡男孩子!)。一句話將姐姐氣得滿臉通紅,追著要揍他。

有一段時間我很忙,弟弟練習鋼琴的時候我就不再坐在旁邊,直到鋼琴老師指出弟弟停留在相同曲子上,好幾週都沒進步,好像沒好好練習。我不禁內疚,看來弟弟這個年齡還是不能完全放手,於是只好硬擠時間“陪太子讀書”。但是自己事情忙,心不定,對他的指責自然就多了。有次指出他一個地方沒彈對,但是他彈來彈去還是老樣子,我越急聲音越大,弟弟忽一下站起來對我說:“那麼你來彈給我聽!”我一眐,這小人知道媽媽只會唱不會彈,竟來將我一軍。看我說不出話來,弟弟坐下咕嚕一句:“You don’t know how hard it is!”也許他說得對,雖然知道錯在哪裡,手指卻不聽指揮。我沒彈過琴體會不到有多難,著急責怪沒用,也讓他不服。

奶奶生日前一天,我對兩個孩子說:“明天奶奶生日,你們要為奶奶做些什麼?”
於是苗苗興沖沖地在電腦上給奶奶製作了一個佈滿花朵和小動物的生日卡。弟弟則不聲不響跑到奶奶房間,一本正經地問:“奶奶,告訴我,你最喜歡什麼?”奶奶笑了,逗他說:“我最喜歡你呀!”弟弟著急了:“我知道。不過人不算的,你告訴我最喜歡什麼東西,明天我就帶你去買!”極天真、極豪爽的口氣和7歲孩子的誠摯孝心,讓奶奶又好笑又感動。

聽說弟弟要帶奶奶去買禮物,苗苗取笑他:“你以為你有很多錢嗎?你的小豬錢箱只有不到100個一分錢,你打算給奶奶買口香糖嗎?!”弟弟不慌不忙地回答:“可是我的大錢都在銀行裡!”說完還有意無意地瞄了我一眼。他說的就是收到紅包的時候,我告訴他,媽媽會幫他存到銀行裡,等他長大了再用。沒想到這小人記得這麼牢,幸虧真有存到他們的帳戶裡,不然這時就要為貪污紅包而心虛了。

結果呢?奶奶生日當天是到商店去了,可最後不是弟弟給奶奶買禮物,而是奶奶給
弟弟買了一個汽車玩具。苗苗不解,問奶奶:“你生日為什麼卻給我們買禮物?”奶奶慈愛地看著兩個孩子:“奶奶生日就要做奶奶喜歡的事!”
****************************************************************************

近日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一個瘋狂的兇手奪去32條人命的慘劇,再次讓人感到“做父母太沉重”。美國社會槍支氾濫,暴力文化充斥著青少年接觸最多的媒介,電影、電視、電動遊戲…,使理應是最安全的學校一再成為恐怖的屠殺場,叫為人父母者如何不提心吊膽?

雖然小學裡因孩子年齡太小,老師沒有跟學生談論這件事,但是連日來鋪天蓋地的新聞叫我們沒法向孩子避開這個令人震撼的話題。我在小心向孩子們講了這個事件之後,免不了憂心忡忡地吩咐苗苗:“對那些性格孤僻、行為古怪的人要防著點,因為他們愛鑽牛角尖,會走極端,做出常人難以預料的危險舉動。”看到懂事的女兒點了頭,我又轉過身去質問“不懂事”的弟弟:“你那麼容易發脾氣,有時生起氣來還會扔東西。你將來憤怒的時候會不會傷害人呢?!”看到媽媽把他當嫌疑犯的嚴厲目光,弟弟趕快鄭重保證:“我不會傷害人的! 如果我的女朋友離開我,我就會再去另找一個。”好小子! 你能這樣豁達,媽媽就可以少操這份心了。

很多父母從保護孩子的心靈出發,費盡心思地營造一方淨土,不讓孩子接觸任何社會陰暗面,怕他們受污染、受衝擊。可是生活在複雜、多元的現實社會中,難道家長能讓孩子不接觸媒體、不交朋友、不參加群體活動嗎?孩子總要長大和離開父母保護傘的,溫室里長大的花朵,將來能經得起風吹雨打嗎?我們感到,適當的心理建設能為孩子增加防疫力,成長後不至於帶著一顆脆弱的心走進陌生的社會。

孩子們正在用他們好奇的眼光觀察週遭環境,路上碰到醉燻燻的流浪漢他們會問為什麼,聽到兇殺案的新聞報導他們會問為什麼,看到超級市場前面舉牌罷工的人群他們也會問為什麼…。孩子們會提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既不能簡單地用“壞人、好人”去打發他們,又不能用“這是大人的事,你不懂”去搪塞他們。父母應該用孩子的年齡能夠理解的語言、邏輯去解釋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大人不因孩子是“小人”而小看他們,能像對待朋友那樣去回答他們的問題,甚至跟他們平等討論,孩子會感到特別高興,也就更願意跟父母講他們的見聞和心事。

很多家長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反常言行頭疼不已,但是苦於無法跟他們好好溝通。也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時間疏於溝通或溝通不良,會讓本來親密的關係變得陌生,由產生矛盾到形成緊張敵對。跟孩子保持密切溝通和交流,是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導師、教練、朋友的重要條件。

海外的華人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對是否應該堅持孩子在家只講中文感到困惑。贊成者認為,家人之間必須只講中文,這對學習中國文化、保持自己的根是必要的。而我們卻感到,家人之間毫無障礙的密切溝通才是更為重要的。對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硬要他們只講中文,對表達日常生活的事情可能沒問題,但是談到更廣泛的話題,他們的中文詞彙量有限,無法表述,很可能一句“Never mind!”(算了吧!) 就知難而退、閉口不講了
,這無形中縮小了交流的範圍和深度。
只有經常使用、有實際需要,學到的語言才能記得住。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創造機會讓他們多接觸中文,親身感受中國,讓他們不忘記自己的根,比硬性規定只講中文更有意義。我們在家裡英文、廣東話、國語,怎樣方便怎樣講,為的是讓孩子們暢所欲言,毫無障礙地交流。很多東南亞華僑在多種語言的大雜燴環境中,培養了特別強的適應力。我們的孩子未來將面臨更加國際化的人生,要培養對不同文化、語言和溝通方式的包容性。

***************************************************************************************************
暑假來了。老師在放假前的家長會上說,一放暑假,家長和學生通常鬆一口氣,兩個多月中只顧玩和安排各種活動、旅遊,放鬆了必要的溫習。學校的測試表明,放暑假之前和開學之後對學生用同樣的考題測驗,結果暑假後開學那次考試成績總是比放暑假前下降,說明不保持練習的話,學過的東西會丟掉的,成績會倒退的。所以老師佈置了一些暑期作業,要求學生在暑期中每天也得複習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鞏固學過的知識。

苗苗四年級,弟弟一年級,弟弟的功課苗苗都懂。我想培養苗苗分擔檢查弟弟作業和輔導的責任,可是兩人就像貓跟老鼠一樣難以相處,湊在一起往往不到10分鐘就會風雲突變,苗苗總是不知不覺地失去耐心,提高批評聲調。弟弟對姐姐的輔導看作是監管,是挑他毛病讓他當眾出醜。一個要施展權威,一個不服管,總是搞得雞飛狗跳,讓人氣餒。

有一個週末苗苗去了同學諾娃的生日會,我妹妹的女兒莎莉來跟弟弟玩。莎莉比苗苗小幾個月,是弟弟的小表姐。莎莉在她家只有一個大哥哥,沒有弟妹,在家裡是最小最嬌的人。到我們家來,她在弟弟面前能過姐姐癮,感覺很好,總比在自己家表現得成熟。這天弟弟在做暑期作業,莎莉一看就發現他好幾題做錯了。我隨口說:“莎莉,我可以請你幫忙檢查弟弟這個星期做的作業,輔導他改正做錯的地方,付你1個小時1元好嗎?”莎莉高興地點頭,一本正經地坐到弟弟旁邊,立馬上任。過了一會兒,小女孩轉過頭對我說:“姨媽,我覺得1個小時1元太少了。” 我笑了起來,孩子開始懂得公平交易了。我問她:“那麼你覺得多少錢才合適呢?”她搖搖頭說不知道。我說:“那麼1個小時3元好嗎?”莎莉沒有被加薪成功沖昏頭腦,猶豫了一下之後坦白地說:“可是我還沒上college,還沒有certificate。”小女孩真可愛,對自己是否值1小時3元的身價,竟然又懷疑起來。我認真對她說:“姨媽不在意你有沒有證書,只要你達到兩個要求就值得1小時3元。第一,你得讓弟弟集中注意力,不吵不鬧地完成功課。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但是你要讓他願意接受你的輔導。第二,經過你輔導之後他要真正弄明白,答題的錯誤減少了,就是你的功勞。”莎莉有信心地使勁點頭,又開始去認真輔導弟弟了。

我坐得遠遠地看報紙,聽到莎莉跟弟弟講解那些做錯了的題。對弟弟邊做功課邊玩的老毛病,她不像苗苗那樣來硬的去管,而是模仿老師的口吻跟弟弟講道理,加上“你好好做完功課我就你跟玩捉迷藏”之類的引誘。弟弟對莎莉不反感,又想莎莉跟他玩,比較願意聽話配合。難得西線無戰事,我終於能安安靜靜看完了一份報紙。稍後莎莉悄悄走過來,在我耳邊說:“現在我明白為什麼苗苗會失去耐心了,我想要一樣東西幫我。”我問:“什麼東西?”莎莉捂著嘴巴小聲說:“弟弟喜歡吃的東西”。我明白了,小老師已經用盡了她的精神鼓勵法,現在不得不借助物質刺激了! 我給了她一塊口香糖,她高高興興地握著新法寶回到弟弟身邊。當弟弟的功課終於在平靜中完成,我拿出3元,鄭重其事地交給莎莉:“這是你第一份暑期工的所得,你很有耐心很有辦法,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好老師,我會告訴你爸爸媽媽你幹得多麼好! ”小姑娘自豪地揚起如花笑臉。孩子就是這樣,給一點陽光就燦爛。鼓勵和讚揚能讓他們建立起可貴的信心和責任感。

莎莉是個領悟力很強的孩子,可是在家裡有時也是個問題人物,她跟父母頂嘴時那種針鋒相對的倔性子,常讓她父母氣得跳腳抓狂。但是在她沒有牴觸情緒時加以引導,她也能克制嬌蠻脾氣。這不,在弟弟面前她凜然一個耐心冷靜的小老師模樣。怪不得古時候就有人用“易子而教”的辦法,在不同的環境氣氛和方法之下,往往能獲得不同的結果。
暑假帶孩子們外出旅遊,在路上碰到兩次騙子的表演,讓一直生活在單純環境的孩子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洛杉磯飛紐約的航班是早上7時,因此我們開車到機場附近的旅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到機場辦好登機手續後,再將車子開去機場的B號Long Term Parking存放。這時天還沒亮,龐大的停車場中只有一排排的車子,靜悄悄地幾乎不見人。我們停好車後,拉著手提行李往外走,遠處一個人影從一輛車子旁邊閃了出來,回頭看我們一眼就站在那裡了。等我們走過他身邊時,看到是一個穿戴整齊、拿著手提公事包的墨裔人士。他攤開手對我們說:“我剛從外地飛回來,錢包和行李都丟失了。你們能幫忙嗎?”我們一聽就知道是臨時編造的拙劣謊話。先生不慌不忙指著停車場出口的值班崗亭對他說,如果你的東西在車裡丟了,你應該去報警。”那人一看沒戲,只好聳聳肩背過身去了。

在孩子們面前拒絶幫助別人,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誤會,因此我們邊趕路邊問苗苗:“你知道我們為什麼不幫他忙嗎?”苗苗說:“因為他是個騙子。”我又考問她:“你怎麼看出他是個騙子?”苗苗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不相信他的錢包不放在身上的口袋,不放在手提包,而放在行李裡。”我和先生相視一笑,誇她一句“你真聰明!”

結束了東部遊覽,旅行團在波士頓機場解散。住在當地的親戚約好了要來接我們去她家玩。我們拉著行李走到機場外面的接人區。先生要打電話給親戚,走到遠處手機訊號好點的地方。我帶兩個孩子坐在長椅上等。在美東和加拿大玩了8天,已經累得人仰馬翻,我和孩子們一個挨著一個打起磕睡來。不久突然聽到旁邊有人在抽泣,抬頭一看,是站在長椅旁邊那位胖嘟嘟的波多黎各裔女士。她剛才也像其他等車人一樣平靜地站在那裡,現在怎麼忽然悲傷起來?我同情地看她一眼,心想也許想起了什麼難過的事情。我讓孩子們擠一擠,挪出了一個位置給她。但是她不坐下,只將手提袋擱在空位上,卻更大聲地嗚咽起來,一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這時先生走過來,看了她一下,示意我們起來,轉移到遠處另一張長椅去,繼續觀察這位行為古怪的女士。她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傾訴,目標對象卻走了,就不再哭,站在那裡東張西望了一陣,然後走到另一張長椅,站在新目標旁邊又開始“哭”了起來。弟弟猜測:“她可能是錯過了接她的車。”我搖頭告訴他:“她不是小孩,錯過了車子不需要這樣大哭的。”苗苗說:“她哭得很假,像在表演。我想她是為了想別人給她錢或者給她free ride(免費載送)。”我奇怪這人的眼淚鼻涕怎麼能像開水籠頭一樣,說來就來?苗苗卻老成地說:“有些電影明星用辣椒粉就能哭得很像!”

社會太複雜了,騙徒中外皆有。最近看到的一則國內新聞令人特別堵心。三位澳洲洋漢第一次到中國旅遊,碰到乞丐,隨手給了一點零錢,沒想到卻引來一群乞丐呼嘯而上,嚇得他們落荒而逃。其中一位洋漢跑得慢,被一個中年女乞丐緊拉著衣服不放,怎麼也擺脫不了她的無理糾纏,一下子急怒攻心,口吐白沫栽倒在地。看到出事了,乞丐們才一哄而散。乞丐結群橫行在國內很多城鎮並不少見,這當中到底有多少是不得不流落街頭靠人援助的,有多少是利用善良人同情心的“職業乞丐”?還有更可怕的是一些年幼的孩子被人惡意致殘,作為操縱者獲取路人同情心的騙錢工具。

有人說做善事就不要問為什麼,我們不認同這種觀念。做善事是為了有好結果,而不是基於“好有好報”的自我安慰,所以應該瞭解清楚才去做。在給孩子們灌輸愛心和善心的同時,也要教他們怎樣明辨是非、分析真偽和自我保護。對真正有需要的人,要不吝伸出援助之手,而對靠行騙去占人便宜,巴望不勞而獲之徒,卻不應該讓他們輕易得逞。

幾年前因家裡孩子小,老人年紀大,我們工作忙,請了一位阿姨幫忙做家務。家事壓力減輕了,卻給教育孩子帶來了新課題。記得一次中文學校老師上課教學生認識“愛”這個字。老師舉例說:“你們的媽媽給你們做飯洗衣服,這是因為什麼呀?”她對全班同學掃視一遍,最後看著苗苗,希望引導她說出:“是因為媽媽愛我們”。沒想到苗苗的回答卻是:“我媽媽不做飯不洗衣服”。當天我剛好當Room Mom在教室裡值班,老師和全班同學帶著問號的眼光投射過來,頓時讓我尷尬無比。女兒是實話實說,我卻不知如何解釋才好。

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是很直觀的。苗苗和弟弟聽灰姑娘的童話故事,聽到繼母帶來的兩個姐姐很懶惰,將全部家務事壓在灰姑娘身上,曾疑惑地問我:“你不做飯洗衣服,讓阿姨做,是不是懶惰呢?” 我哭笑不得,只好耐心地給他們解釋社會分工的原因。我講了爸爸媽媽每天要做什麼事情,我們跟阿姨都是按分工去完成自己的責任。平時我們也注意提醒孩子,阿姨工作很辛苦,不要給她添亂添麻煩,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我們還鼓勵孩子多幫阿姨忙學做家務活。懂得尊重他人是倫理教育的重點。要向孩子灌輸什麼道理,大人首先要言傳身教。我們將阿姨當家人般看待尊重,孩子們才不會對人姬指氣使,學會感激別人的幫忙,知道如何平等待人。

苗苗10歲生日,我預先給她買了套衣裙,當天一早苗苗就高興地穿上。吃早餐時阿姨也給苗苗送生日禮物,打開一看,也是一套衣裙。苗苗跟阿姨說謝謝之後就跑回自己的房間,把我送的那套脫掉,換上阿姨的衣裙。苗苗悄悄告訴我,她想阿姨高興(讓媽媽別誤會她不喜歡媽媽的禮物)。這天她就一直穿著阿姨送的衣裙,阿姨看到苗苗喜歡她的禮物很開心。女兒能將讓阿姨高興放在媽媽之前、放在自己的喜好之前,我也為孩子的善良懂事開心。

這位阿姨盡心盡力為我們管家近7年,將弟弟從1歲多帶到8歲,不知不覺對他過份遷就。弟弟挑食,阿姨總是變著法子讓他多吃,常常邊忙乎邊念叨:“沒關係,堅決達到群眾滿意!”有次折騰了半天,這位“群眾”還是一副愛吃不吃的樣子。我生氣了,讓阿姨別理他。不吃拉倒! 讓他嘗嘗餓的滋味。阿姨搖頭嘆氣:“唉,這個家裡群眾比領導難伺候。”我忍不住埋怨她:“那是你自討苦吃,誰讓你將群眾寵成了領導呢!”

最近阿姨回國去了,全家重新分工合作分擔家務活,也分配給兩個孩子一些任務。姐姐要負責晚飯後洗碗,弟弟要負責晚飯後給飯廳和走廊的地板吸塵。另外他們得整理好自己的床鋪和房間。我跟他們協議好,如果完成好全部任務,每個月可得15元自由支配。他們都很興奮,也乾得很起勁。有一天大人們在談論一種叫Roomba的智慧型自動吸塵機,有人用過讚口不絶。設定好時間之後每天晚上它會在房間裡自動吸塵,不但能靈巧地避開傢俱,而且邊角和桌底、床底都不放過。最可愛的是,完成工作後它會乖乖地返回到插電座上去沖電,等待下一次出發。兩個孩子在旁邊聽到也感到新鮮有趣,大家都贊成買一個。忽然弟弟想起了他的收入來源,緊張地插問一句:“那麼我的Job呢?”大人都笑了:“那麼你只好失業了。”可憐的弟弟上崗還不到兩個星期,工作就將被自動化取代!

星期六早上,弟弟主動說要給爸爸媽媽整理床鋪,我們當然無任歡迎。鋪好被子之後,他一眼瞄見我梳妝台上放著幾個戒指,大吃一驚喊起來:“媽媽,我不知道你已經結過那麼多次婚了! ”,我急得趕快制止他:“胡說! 我哪有結過那麼多次婚! 那是配衣服的! ”小鬼頭從電影上看過結婚場面,丈夫給妻子套上戒指,他想當然以為一個戒指代表一次婚姻。真要是這樣,媽媽豈不快要追上結過8次婚的大明星伊莉莎白.泰勒啦!

文武雙全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因此華人家庭對孩子的課外活動都很重視和支持。華夏中文學校苗苗那個班最近在我們家搞了一次“獻才藝、迎新春”的聚會。每個孩子都表演了彈鋼琴,其中多位還表演了長笛、黑管、薩斯風、小提琴和唱歌,輕輕鬆鬆就組成了一台演出,這還沒包括其他的才藝展示,如武術、繪畫、舞蹈等等,不禁令人感慨這一代孩子的幸福生活和多才多藝。

給孩子選擇什麼才藝活動,關係到時間、精力、金錢,很多父母會以是否有用做選擇。所謂有用,有兩種含義,一個是注重結果 – 能否成為以後申請大學的“加分點”,能否在某個領域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另一個是我們比較傾向的含義,是這些才藝活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身心助益。少兒階段,無論身體、智力發育還是性格、習慣都還沒有定型,因而對選擇了才藝活動之後半途而廢不必看得太緊張。反而,應讓他們有機會多嘗試不同的活動,去發現他們的真正愛好和天份所在。

在YMCA的體操班,連著幾個月帶孩子去都看到一位身材比那些苗條修長的隊友們差的遠的胖少女,她滿頭汗水用功地練習跳躍和平衡木。但是由於身體過重,不管多麼努力,動作都無法體現出體操的輕盈準確。少女非常專注和投入,毫不在意旁觀者的好奇眼光,看出這是她喜歡的運動,不為任何結果,是在練習的過程中享受。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但是油然產生對他們的深深敬意,能夠這樣支持孩子的父母真是值得讚揚!

才藝成就需要天份+興趣+努力,缺一不可。如果父母帶有過高的主觀期望值,或是希望孩子能獲得自己沒有達成的成就,那麼很可能會苦了孩子、累了自己,未必能獲得滿意成果。所以我們給孩子選擇參加什麼課外活動,首先是看他們的興趣,再就是考慮在學習、練習的過程中他們能獲得什麼益處。比如學鋼琴,是在他們有興趣、自己提出要學的時候開始的。我們並不在乎他們什麼時候要達到什麼水平,看重的是通過彈鋼琴的手指運動刺激孩子腦部發育,培養專心和注意力,增加音樂藝術修養。

去年苗苗突然提出想學Karate,弟弟也湊熱鬧附和。我說那麼得去掉一些別的活動才有時間。他們最想去掉的當然是週末中文課,可這是我們認為要堅持的必修課,不算課外活動,後來他們決定去掉體操和游泳。在離家距離最近的幾家Karate中心觀察了一下,原來分韓國式,少林式,日本式等不同的流派,其中有一家日式空手道館,報刊報導和獎盃獎狀琳瑯滿目,人氣特別旺盛,顯示出高漲士氣和團隊精神,於是決定選上它。

這是非常強調紀律、勇氣和鬥志的運動。在博擊中,孩子不但要經受體能上和技術上的考驗,也要經受心理承受力的考驗,當眾被對手打倒的滋味不是那麼好受的。雖然頭盔、手套、牙套全副武裝上陣,但是被打中打痛是在所難免的。有次看到一個6、7歲的孩子被對手一拳打出鼻血,站在場外觀看的大人們禁不住低聲驚呼,掉開頭不忍看。但是教練毫不放鬆,讓他擦去鼻血繼續完成這輪搏擊。教練說,搏擊是為了防衛,在現實中敵手是不會因為你受傷流血而放鬆對你攻擊的!曾經是職業搏擊手和多屆全國冠軍的主教練,技術高超,性格堅強,最看不得學生表現出絲毫軟弱。很多孩子在初學的頭兩年,在搏擊中會承受不住情緒而哭起來。他看到就要嚴厲訓話:“Karate是戰鬥性的運動,如果你受不了,請去隔壁的舞蹈課,別上這兒來!哭是告訴對手你軟弱,那麼你得到的將是更不留情的痛擊!”

苗苗健壯體格、精神昂揚,適合這項運動,進步很快。弟弟身體單薄,膽小嬌氣,吃到苦頭有點後悔莫及。但是我們覺得這項運動對訓練他加強體能和意志很有用,鼓勵他堅持下去。好在這個館採用的訓練系統很得法,教練也很有經驗,在體能、技巧、紀律和團隊精神的訓練中採用適合孩子的多樣化遊戲竟技方式。家長們驚奇地看到,孩子被訓被罰,打痛打哭之後卻仍然熱愛參加,不言退出!
*****************************************************************************